連載(17)《 知易行易 》                            —— 讓你一天擁有48小時

圖、文/鄧樾

    第五部分、找到滿足。如果說有誰有權利去抱怨生活的苦澀和無情,那個人一定是海倫·凱勒。但她卻對此表示感恩,因爲正是這些缺陷讓她找到了她的使命。對於幸福的本質,她是一個較有深度的評論員。“很多人對真正的幸福的認識有偏差。幸福不能從自我滿足,而要通過爲崇高的使命服務而獲得。”她還寫道,“當一扇幸福之門關上時,另一扇就會打開;但是我們常常眷戀着那道關上了的門,而沒有看到另一扇門已經爲我們敞開。肉體和精神上的挫折可以在你生活中引導你去開啓另一扇門,或讓你更加珍惜生活。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暫時性地失去了嗅覺,這讓他更加珍惜他自己所擁有的其他感官和他的健康。無論是在打籃球時弄傷了手,還是在環球旅行之後感染了腸道寄生蟲,我發現這些最大的健康挑戰其實是在警告我,讓我時時注意,以使我的人生更加圓滿和幸福。我認爲對“幸福”的最佳描述出自海曼·薩哈特牧師1954年的著作《真正的生活歡樂》,書中提出瞭如下智慧:“幸福不是擁有你想要的,而是想要你已經擁有的。”他的靈感可能來自猶太教經典《塔木德》中的“知足者常富”,或許他是改寫了蘇格拉底的話“不滿足於現狀的人,對將來也一樣不會滿足”。最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面對現實,但是不能被恐懼所吞噬。遲疑的時候,專心想一下那些帶給你幸福的事情,這樣一來,就更可能把恐懼轉化成愛。當我身處黑暗和恐懼之中時,我總是這樣問自己:“在這麼多事務中,愛在哪裏?”當你身處困境時,這是一個很古怪的問題,但是一定要記住,愛是可以幫你擺脫阻撓你成長與進步的那牀厚毯。

    當我們逐漸擺脫過去的恐懼陰影,不再感到空虛,而是處於一種充滿愛的狀態時,我們傾向於改變過去的那些習慣,去選擇愛而不是恐懼。愛就像一種電流,我們可以選擇關閉或者打開,這一切只是基於我們是否願意生活在黑暗的恐懼之中。只要我們生活在愛中,喜悅的情緒就會緩緩流入。讓我們把這個發現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在一個以恐懼爲基礎的工作環境中,每當你因焦慮或沮喪而苦惱時,一個健康的做法就是去找至少3個積極因素與之抗衡。這包括與老闆一起進午餐、兩個小時安靜地去做喜歡的項目,或者閱讀一些顧客積極性反饋,讓你對自己和團隊的方向更有信心。這些聽起來似乎十分簡單,但是根據凱爾特納的研究,至少80%的人的積極性因素沒有達到消極性因素的3倍。即使如此,設定這樣一個目標也會起些作用。我最喜歡的一則古代寓言故事是關於情緒與自我意識的。這個故事說人類是由4個部分組成的:一輛馬車、幾匹馬、一個馬車伕以及一個坐在車內的主人。馬車代表身體,它能夠帶你去經歷人生。馬匹代表着你的情緒和激情,如果不能好好駕馭,它們會用力把你拉往不同的方向。馬車伕代表自我意識,當主人打盹時,就由馬車伕來決定前進的方向。主人代表着真正的自我、更高的自我,在睡醒之前,他在旅途中沒有任何意義。一旦主人醒來,他的角色就是命令馬車伕,告訴他要前往哪兒以及應該專注於什麼。

另外關於我:

一位會跳舞的易經占卜師,有馬甲線的二胎母親

一位早起、自律、閱讀心理學、終身學習踐行者一位願意用心和專業知識幫助您的人


《一天擁有48小時》作者

江西越享生活館創始人兼館長

知易行易項目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

南昌喜月靜好月子中心投資人兼市場主管

長沙威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運營主管兼合夥人

Ai舞蹈藝術中心分部校長

Ai舞蹈藝術中心心理顧問

國際ACI心理諮詢師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碩上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長、學校講師;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

江西省舞蹈家協會會員

簡書原創作家

四年閱讀完1800+本紙質書並抄寫80本讀書筆記(更新i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