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落塵決》九大門派設定之昆吾派

1、昆吾派取名思路:

昆吾山在《山海經》中有記載:(陽山)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蚳(lóng chí樣子像豬而有角),食之不眯。——山海經·卷五·中山經

“赤銅”赤銅色彩鮮紅,如同赤火一般。用這裏生產的赤銅所製作的刀劍,非常鋒利,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樣。周穆王伐昆戎,昆戎獻昆吾之劍,昆吾劍就是由這種銅打造的。】

拾遺記記載,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蚩尤,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煉石爲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勁利,土亦剛而精。

小說中設定,昆吾派以劍爲武器,以劍論道法。所以我本人選擇了用“昆吾”做門派名稱。

昆吾派,在修仙類小說的門派中經常出現。作者均是根據其神話傳說中記載而命名,一般也都以用劍爲主的仙門仙派。


2、關於一些法術設定的出處:

   非相劍意:小說原文——第六十章相非本相【剛剛夕月那一劍飛花,一劍落花的招式看似唯美,卻若顯劍道,其呈花霧之相,實則劍雨寄花。

若有人置於那飛花當中,將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那飄落的花瓣削成肉泥。

此劍招爲非相劍,並非什麼劍訣,是初悟劍道的一絲靈慧,靈慧一開,不僅是花瓣,草木灰塵,風雨雷電都可寄劍意。】

出處《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此段闡述的無限佛理中我有自己理解的一種含義:我們崇拜的,祭拜的“神、佛”(皆指人心中的信仰)均不是我們在廟堂、教堂等聖地所看到的“相”的樣子。真正的信仰是心中光景與憧憬的結合,同時也是人們心中“正、清、白、是”等等代表正面維以我們生存本真的不可描述的萬物代表。

所以,祂沒有真正的形象,也可以是萬物萬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喜歡給事物畫像,當然也要爲“佛、神”去按照人的基本結構描繪祂們的樣子。這種描繪完全框架於人本身的認知範圍以內(人是私慾所鑄的形體,繪製出的“相”都可稱爲私慾和虛妄。反之,世間萬物又都在無形中有形。)。非真非假,非對非錯。

(以上是我對於這段佛理的一點點拙劣理解)

我藉此理解,在小說中創造了“非相劍意”這劍意實際理解非常簡單。在萬物中注入劍意,使得表象溫和看似無傷害的事物蘊含殺招。【以此來迷惑對手。】這一招並非劍招,小說中有所介紹。主要還是劍道的一扇大門,對於非相理解的越深,所駕馭的事物越多,使用的禦敵之術可控性越高。

小說中,夕月舞過一次。青衫用過一次,塵瀟使過一次,分別是三個層次的使用。夕月剛剛通悟,被雲錦一招破了。青衫是因被圍困,與兵解劍訣一同配合使用,但是威力還是趨於表面。而塵瀟使用是借力打力,基本融入了這一招劍意正反的雙重威力。

兵解劍訣:小說原文——第七十章口舌之禍【青衫腳下踏出一步,手中劍以自己爲圓心畫了一個圈,看不出出招也看不出防禦。

但,就在那些短刃同時接近那劍圈時,那圈忽得向上空衝出一道黑光,那些短刃嘩啦啦一時如遇到了一堵劍牆,竟是圍着那一圈黑光閃動不止。那些急急飛來的人也被彈了回去。

青衫人已然脫殼在了半空,手握冥寒,一招揮出樹葉草木被卷向空中,再落之時已如劍雨一般襲向那些蒙面人。

青衫的一招兵解劍訣與非相劍意雖都只是初入門徑,但她自身修爲已然達到高階,再加冥寒劍本身劍氣霸道,這兩招所帶威力自然極強。】

第一百零五章至人無己》——【手中戈矛順着塵瀟方向猛力一擊,塵瀟緊忙閃身卻還是被那強勁之力震出老遠,手中一麻,赤陽竟然脫手飛了出去。

眼見那戈矛刺來,他心念一動,那戈矛竟穿透了他的身體。

“塵瀟——”聽到衆人驚呼,凜笙忽地睜開了眼睛,只見他那柄戈矛一個迴旋又從塵瀟身後穿透而回。

凜笙心中一顫,忽然塵瀟的聲音從他頭頂傳入耳朵:“兵解劍意,固形脫殼。”他擡眼一看,塵瀟手中握着赤陽揮出,正與那向蕪幽飛去的戈矛相抵。】

“兵解”爲道教術語,道教神話中,臨死前必須由部下割下頭顱,才能夠脫體飛昇,是爲“兵解”

道家的說法大凡死掉,全叫做尸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渡劫時如果自覺無法通過,可以自己選擇兵解,將肉身功力轉註到元神上,選擇重新投胎或者尋找肉身重生,當然兵解之後的元神,不能長期沒有肉身,除非有法寶在身,要不終究逃不過天劫的懲罰。

本招基本融入道教這一說法,其解釋也全在引用文述裏,不再贅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