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字帖和第一任书法老师

要说我最喜欢谁的书法,说不太清楚。回头想想,曾经那么痴狂地追逐过许多的古今书法名家。

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书法上居然喜欢见异思迁,今天这一家,改天或又成了另一家。原来喜欢谁的书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确定不再更变是去年才确定的。

我的学书之路歪歪扭扭,断断续续,说来全是随性而为,兴趣使然,但凡有一点成就也都是拜兴趣所致。我认为,老天要想让你吃哪一门饭,就会为你打开呢一扇窗。这扇窗就是先让你喜欢它,接着让你爱上它,如痴如狂,欲罢不能。然而还会时不时地考验你,看你的志向坚定的程度如何,如果三心二意不够坚定,他会再给你打开另一扇窗让你试试,看看哪个更合适你。如果看你很坚定,他会用持续的快乐刺激你,让你逐渐保持这个兴趣,一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打磨之后,让你走向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引路,再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不随意中断,我感觉学习书法并不是很难。学习书法必须先有最喜欢的优质字帖,如果再能遇上一位好老师,那就是老天恩赐的最大福气!

我最先喜欢上的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先是喜欢柳公权笔谏唐穆宗那句“心正则笔正”的著名谏言,进而喜欢他刚正不阿的人品德操,继而喜欢柳体那种挺秀俊拔,骨力遒劲,结体严谨,瘦硬通神的银钩铁画。

结合毛笔练习为了方便临帖能够随时随地展开练习,我专门买了一支笔尖弯倒的书法硬笔,在工作闲暇用大三开的厂里报废的工作台账的背面用铅笔打成二公分左右的方格,再用弯尖硬笔工工整整地临摹柳体字帖,以钢笔临写出毛笔帖意为准,写完一页就贴在墙上,贴得满墙都是,然后时时观看对比,其时真可谓心摩手追,临帖不辍。

总算是功不唐捐,县文化馆馆员王茂盛老师听说后亲自到我家中,他看到我满墙的柳体后说,临帖很认真,很有柳体的味道!随后不久,王老师又一次前来代表县文化馆亲自将一块小匾挂在我家门口,上面用金字隶书写着五个字:书法专业户。这对我的鼓励很大。


再说一下我最先崇拜的老师,他就是我们村上的老学究张怀友先生。

张怀友先生生前是一位县里的退休干部,他高大清瘦的身材,温文儒雅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据说在县里他的书法能排前三杆笔。这在我心里是很了不起的!我是过年在他家里看他为邻居写春联时真正受到了他的影响,一时间很崇拜他!

他在临过年写对联的几天时间里,我每天到他家里给他逮纸,帮他念对联,间接听他讲过一些书法常识和典故。看他写字的时候,每每心里痒痒地跃跃欲试。虽然没有正式拜过他为师,也说不上跟他学过多少东西,但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第一任书法启蒙老师,是他点燃了我学习书法的兴趣之火。

熟络之后,我还请他用整张的棒纸(其实就是128克的白板纸)为我写过一幅中堂墨宝。中堂心儿的内容是他用柳体写的荀子的《劝学》中最精彩的一段:占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写完后两边配一副大字对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好后我像得宝一样恭恭敬敬地直接粘在家里的八仙桌后的墙上,这就是我悬挂过的第一幅书法字画。(后来慢慢地我才知道写字最好是用宣纸,要悬挂最好还是装裱起来)。

老先生写的是柳体,回头想来并不是太工稳。但当时受他影响,我也去书店买了一本《玄秘塔碑》字帖,同时置起了笔墨纸砚。

说起来可笑,最初是找人帮忙在镇里要了许多报纸做练习纸;砚台就是家里废弃在墙角的一只豁豁牙牙的破碗;墨就是小卖铺卖的那种一块钱一瓶的脚臭味儿很浓的臭墨。那真是写完一次字,满屋都飘“香”,实在搞不懂从古至今那些写文章搞书法的文人墨客们每天都闻着这种刺鼻的臭味有什么好的,还每天美其名曰“翰墨香”,私心认为实在不是那回事儿!哪里知道自己闹笑话了!两年以后我在县里的新华书店买字帖时才发现了比较高级的一得阁墨汁,卖墨汁的人神秘地告诉我,其中含有麝香等多种名贵中药材,我闻了一下,才明白,原来翰墨是真香啊!怪不得这墨这么贵,不过自从买了这种墨汁,再没有听到有人喊我的墨臭了!

害得我经常被全家抱怨,我也讨厌这种臭味,但是为了心爱的柳体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就这样,这就算是启了蒙。

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兴致勃勃地浏览一下满墙的钢笔柳体,然后大声朗读一遍老先生的中堂,满怀的豪情熊熊升起!然后铺开报纸,开练柳体。

这中堂的内容是多么的励志啊!我真的非常喜欢,正是它每天激励着我昂昂自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练字,将来做一个大书法家。

往事不堪回首。虽然生活中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被骗过往,但是张老先生在我心中的恩师地位任谁都不能撼动!他老人家过早仙逝已经多年了,我却依然难以忘记他的音容笑貌,还能依稀记得他写的中堂的潇洒挺拔的笔迹,无数次,我默默地想起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