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和委屈就全 say goodbye!

閱讀之前我一度以爲這本書是要告訴讀者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四兩撥千斤的與人溝通,看過之後發現我的對於溝通這件事的理解還是過於的狹隘了。

溝通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在與人的接觸中如何通過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四個要素使別人不陷入暴力,也使自己不陷入暴力,這個暴力也包括自己對自己的施暴,自己對自己的施暴往往是更可怕的,因爲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爲是在對自己施暴。

非暴力頭功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不是要自己委曲求全,而是通過深入的瞭解憤怒,讓我們可以充分的明白自己內心所渴望的東西,這遠比不停告誡自己“不要生氣”,“接受現實”要有用的多。

我好像是看到第五章時才慢慢的找到了些感覺,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和反擊。可是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迴應。

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是指責對方,他們就有可能找到方法來滿足彼此的需要。當我們需要別人提供幫助的時候,不要說的模模糊糊,讓人不知所云,要清楚的告訴對方我們想要他做什麼,不要讓對方去猜。對方猜不到反而起到反效果。

我們要求別人不要做什麼的時候,也要儘可能的表達清楚,別說些模棱兩可的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別人更不可能那你的需要當一回事兒。往往在直接說出需要的前提下,獲得對方積極迴應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全書中我比較喜歡的小節是“非暴力溝通的憂傷”,人生之中有些事讓人感到遺憾是在所難免的,要如何直面這些苦難?我們要做的是從經歷中學習,而不是過分的責備自己。一旦我們開始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我們就會考慮如何滿足它。相反的,如果只是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或通過極端的手段懲罰自己,我們不僅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和魔咒之中。


不能說這是一本難讀的書,書中的內容很輕鬆而且還插有好多幅小朋友畫的畫,但這也絕對不是一本易讀的書,因爲讀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反思。

看這本書的時候壓力還是蠻大的,因爲你想從中獲得一些你迫切需要的東西,你想快點讀完來獲得某些能力,但沒有這樣神奇的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活學活用與實踐才能讓人慢慢具備某種能力,而在當前的快節奏又令很多人變得浮誇,沒有耐心循規蹈矩的慢慢體會。

看完這本書後我也在問自己從中得到了什麼?也許這也需要一個慢慢消化的過程,只是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份耐心。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目前我看的還不是很成功,也可以說看的還算成功,因爲我不經意間開始觀察自己和感受自己了,下面就看後續如何進入需要和請求的階段了。

說了很多書中讓我認可的東西,發現還真有一個觀點是我所不認同的,也許真因爲如此每個人才都是不同的個體吧。人做一件事的動機可能是爲了得到錢,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有可能是出於恐懼,羞愧和內疚。書中說很多人誤以爲生活的目的就是爲了回報這沒錯,但不代表爲此我們就費盡心思,委曲求全,這是很可悲的。對此觀點我不全認同,也不全不認同,還是case by case吧。


哥布林讀書編號:19-27T163

書名:《非暴力溝通》

作者: 馬歇爾·盧森堡

哥布林的讀書筆記 - 文集 - 簡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