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人的節儉

這次回老家過年,最大的感觸是爸媽的節儉。小時候沒啥感覺,成家十年後,再回到他們身邊,才發現他們的節儉到了自己不習慣的程度,感慨的同時,發現父母的生活已成了自己回不去的過往。

爸媽住着平房,寒冷的冬日要靠點煤爐取暖,白天需要人工按時添煤,屋裏很是暖和,但到了晚上爐子就會滅掉,一來防煤煙中毒,二來冬夜起牀添煤太困難,不是一般的冰爽,會讓你牙齒打顫。晚上就只能依靠緊裹被子取暖了,實在冷,就打開電褥子。家裏還有一個小炕,多燒一點柴火,溫度能維持一晚。爲了省錢,在村人多半裝上燒煤暖氣時,爸媽不爲所動,就連煤爐也是太寒了,或是我們回去時才點,連燒炕的柴禾都會節省着用。

給爐子添煤時,發現爐子裏的煤上有水,很是不解,問老媽難不成買的煤裏添了這麼多水,快燒盡的煤裏還有水。老媽緩緩道來,爲了多賺錢,賣煤的都會加水增重,但是家裏煤上的水是燒壺漏的。燒壺用的年數太久,已經燒穿了,但是不捨得扔,於是乎就出現了我看到的一幕。

廚房,發現燃氣竈根本打不出火,任憑你打多少次。人家老媽笑着拿着打火機一點,火嘭的一下就有了。“燃氣竈壞了,爲啥不換?”我很無語。

“沒壞,只是電池沒電了”,老媽早已習慣了用手點。“用電池太快了,反正家裏有很多不用的打火機”。這理由太強悍了,我無語加倍。炒了一次菜,戰戰兢兢得點火,嚇的不行。一個簡單的開煤氣竈,卻像是要點大炮。抓緊買了電池,老爸看着電池反而說不用換,太費了,一個月就得用一塊。“爸,一塊電池才5元錢”,我真的是敗了。逼着老爸換上,不知用完後老爸會不會換第二塊,我深表懷疑。

用水更節儉,節儉到費腦子。水缸裏的是自來水,兩個大桶,一桶裏裝的甜水,出去買的,飲用起來口感好;一桶裏是井水,洗手、洗臉、洗菜用的。你得記好,一不小心就用錯了,用了甜水老爸老媽會心疼。用井水洗碗,最後一遍要用自來水涮,在爸媽看來自來水經過消毒更衛生。一個簡單的洗碗洗菜,憑白多了一道手續,整複雜了。

還有飯菜,過年時都會做很多,也會剩很多,但不管剩多久,老爸老媽最終都會喫進肚子裏,任憑你講多少次剩菜的危害都白搭,真的是不會浪費一粒糧食。

衣服,其它用的也是,只要不壞會一直穿一直用。這次回家過年用上了我奶奶留下的蒜臼子、鏟子。喫飯時,大寶驚喜的指着一個小盆,說第一次見。老爸告訴這是老奶奶留下的,一臉的自豪。讓老爸更自豪的是他上小學時用的古董小板子,放置60年了,女兒很是稀罕。

爸媽的節儉,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佩服的同時有不認可,比如節水,比如剩飯等,在我看來,不僅降低了生活的質量,還憑添了不少麻煩。當然,這只是我的評斷,但這就是爸媽的生活,喫過苦、受過窮的他們更懂生活的不易,更知粒粒皆辛苦,也更喜歡更適應當前的生活,而這已足矣,我的感受也就無關緊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