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人的节俭

这次回老家过年,最大的感触是爸妈的节俭。小时候没啥感觉,成家十年后,再回到他们身边,才发现他们的节俭到了自己不习惯的程度,感慨的同时,发现父母的生活已成了自己回不去的过往。

爸妈住着平房,寒冷的冬日要靠点煤炉取暖,白天需要人工按时添煤,屋里很是暖和,但到了晚上炉子就会灭掉,一来防煤烟中毒,二来冬夜起床添煤太困难,不是一般的冰爽,会让你牙齿打颤。晚上就只能依靠紧裹被子取暖了,实在冷,就打开电褥子。家里还有一个小炕,多烧一点柴火,温度能维持一晚。为了省钱,在村人多半装上烧煤暖气时,爸妈不为所动,就连煤炉也是太寒了,或是我们回去时才点,连烧炕的柴禾都会节省着用。

给炉子添煤时,发现炉子里的煤上有水,很是不解,问老妈难不成买的煤里添了这么多水,快烧尽的煤里还有水。老妈缓缓道来,为了多赚钱,卖煤的都会加水增重,但是家里煤上的水是烧壶漏的。烧壶用的年数太久,已经烧穿了,但是不舍得扔,于是乎就出现了我看到的一幕。

厨房,发现燃气灶根本打不出火,任凭你打多少次。人家老妈笑着拿着打火机一点,火嘭的一下就有了。“燃气灶坏了,为啥不换?”我很无语。

“没坏,只是电池没电了”,老妈早已习惯了用手点。“用电池太快了,反正家里有很多不用的打火机”。这理由太强悍了,我无语加倍。炒了一次菜,战战兢兢得点火,吓的不行。一个简单的开煤气灶,却像是要点大炮。抓紧买了电池,老爸看着电池反而说不用换,太费了,一个月就得用一块。“爸,一块电池才5元钱”,我真的是败了。逼着老爸换上,不知用完后老爸会不会换第二块,我深表怀疑。

用水更节俭,节俭到费脑子。水缸里的是自来水,两个大桶,一桶里装的甜水,出去买的,饮用起来口感好;一桶里是井水,洗手、洗脸、洗菜用的。你得记好,一不小心就用错了,用了甜水老爸老妈会心疼。用井水洗碗,最后一遍要用自来水涮,在爸妈看来自来水经过消毒更卫生。一个简单的洗碗洗菜,凭白多了一道手续,整复杂了。

还有饭菜,过年时都会做很多,也会剩很多,但不管剩多久,老爸老妈最终都会吃进肚子里,任凭你讲多少次剩菜的危害都白搭,真的是不会浪费一粒粮食。

衣服,其它用的也是,只要不坏会一直穿一直用。这次回家过年用上了我奶奶留下的蒜臼子、铲子。吃饭时,大宝惊喜的指着一个小盆,说第一次见。老爸告诉这是老奶奶留下的,一脸的自豪。让老爸更自豪的是他上小学时用的古董小板子,放置60年了,女儿很是稀罕。

爸妈的节俭,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佩服的同时有不认可,比如节水,比如剩饭等,在我看来,不仅降低了生活的质量,还凭添了不少麻烦。当然,这只是我的评断,但这就是爸妈的生活,吃过苦、受过穷的他们更懂生活的不易,更知粒粒皆辛苦,也更喜欢更适应当前的生活,而这已足矣,我的感受也就无关紧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