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2):鄂温克人的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第二部分:正午。

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作者写道日本人来到了大兴安岭,而女主即将嫁人,她的媒人是饥饿。当时我猜测是日本人的到来导致鄂温克族人的生存受到了影响,因此女主不得不因为饥饿而嫁了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嫁的人会对她好吗?怀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第二部分。

日本人的到来的确影响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当得知日本人正在抓蓝眼睛的俄国人时,伊万的俄国妻子因为恐惧而带着儿子和女儿逃离了营地。而女主也正是因为在寻找伊万妻儿的途中与族人走散才巧遇了自己的丈夫拉吉达。当时她为了躲避一只熊而顺着风的方向奔跑,正当她饥饿难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靠老宝”,而那个“靠老宝”正是拉吉达氏族的。

拉吉达对她一见倾心,而女主也认为与拉吉达的相遇时上天的安排。随后两人成婚了,拉吉达离开了他所在的大氏族,来到女主的部落,并被推举为首领。

此时族中原来的孩子已经长大,到了婚配的年龄。鲁尼和金德同时看上了其他部落的一位姑娘妮浩,而妮浩最终嫁给了鲁尼。这让金德很伤心,也让金德的母亲伊芙琳很气愤。她一边咒骂着鲁尼的婚姻,一边给金德张罗了另一桩婚事,那是一个金德并不喜欢的女人。虽然金德并不乐意,但是还是拗不过母亲,婚礼如期举行。婚礼仪式后,金德独自走向了树林中,选择了一棵枯死的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金德是善良的,因为如果有人在树上吊死,那么这棵树也会跟着一起火化,所以他选择了一棵枯树。金德又是残忍的,他不愿意与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但又拗不过母亲,于是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段婚姻。他解脱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那位姑娘和自己母亲该如何面对这一切。拒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妥协和逃避其产生的后果比单纯的拒绝要严重的多。

类似的悲剧其实在金德的父亲坤德身上也发生过。坤德当时喜欢一个蒙古族的姑娘,可他父亲却给他和伊芙琳订了婚约。坤德没有勇气拒绝婚约------在那个时代可能要做到这点确实很难------而伊芙琳看着婚后无精打采的坤德也很不满意,时不时的数落他不像个男人。而坤德的父亲看到儿子被儿媳妇数落,便抱怨道早知道现在这个情况,还不如当时退了伊芙琳这门亲,让坤德去找那个蒙古姑娘。一句话激起千层浪,从此坤德在家里仿佛成了罪人,伊芙琳从此拒绝与他同房,声称自己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孩子了,已经完成了义务。

可随着金德的去世,坤德与伊芙琳的家庭地位出现了180度的转变,伊芙琳成了罪人,部落的晚上总能听到她的哀嚎。

鄂温克族人的爱情故事当然不仅有坤德家的这两件,女主的家里同样也曾经有过。那时女主的父亲和大伯同时喜欢上了女主的母亲,而女主的母亲并没有从他们二人中做出直接的选择,在她眼里两个小伙子嫁给哪一个都不错。于是女主的祖父通过比试箭法的方式让女主的父亲和大伯进行竞争,结果女主的父亲胜出,从那以后原本是神箭手的大伯射箭便开始不准了,并时常出现怪异的举动。不久后,大伯成为了萨满,可即便如此他的心里还是无法忘记女主的母亲。这段故事是女主生小孩时姑姑对她说的。

这时候日本人出现了,在本书中的日本人似乎比现实中的要“友好”很多,只是把族中的男人带到上下训练,并没有伤害族中的女人和孩子------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头被萨满展示的神力震慑住了?但即便如此鄂温克族人的生活还是受到了影响,女人无法打猎,而且寻找走失的驯鹿也很困难。在一场大雪后,很多驯鹿都没有回来,正大女人们焦急的时候,拉吉达带着男人们回来了。

男人们并分三路开始寻找驯鹿,其中两队是踏着滑雪板出发的,而第三队只有拉吉达一个人,他是骑着马去寻找驯鹿的。结果由于太疲惫了,拉吉达在马背上睡着了,最终冻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女主成了寡妇。此时女主的母亲和大伯已经相继去世,如今的萨满是鲁尼的妻子妮浩,由她来主持相关的事宜。

和女主的大伯做萨满的时候有些不同,那时候拯救一个人所牺牲的通常是驯鹿或其他动物的生命,而妮浩在救人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却是她自己孩子的生命。尽管如此,妮浩在面对需要拯救的人时虽然心中也很纠结,但最终都选择了救人,因此她的子女也相继离开了人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