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沒來,報復性宰客先蹬鼻子上臉?


疫情以來。

各路專家教授爲了提振消費可謂是“皓首窮經”。

幾乎每年都會有人提什麼“報復性”消費。

只是。

疫情防控已經放開。

報復性消費還在路上。

報復性宰客就已然“橫行霸道”。


4個菜1500

6根麪條20塊

蔥姜費佔海鮮價 60%……

1月24日。

大年初三。

有遊客爆料到廣西北海銀灘遊玩後,被一出租車司機帶去飯店用餐被宰。

遊客稱。

商家上了油螺辣炒、龍頂清蒸、馬蹄、貴妃辣炒4個菜,共計花費1500元。


有網友評論:

司機帶客有提成,四個菜加起來成本不到100塊。

據極目新聞記者消息:

在某團購平臺。

食客關於僑民海港海鮮加工城的評價,幾乎清一色是差評,其中不乏“黑店”等標籤。

在兩個地圖APP平臺。

這家海鮮店顯示的人均消費分別爲494元/人、542元/人,其中一個平臺上,該店被標註了“奢侈消費”的標籤。

1月28日。

北海市場監管微信公衆號發佈了該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稱涉事門店明碼標價、計量合格,且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價格合理。

並確認該店存在支付出租車司機回扣招攬客人,以及未與消費者溝通匆忙下單等問題。

目前。

監管部門要求店方致歉、退款、停業整頓。

同一時間。

1月25日。

一段 " 女子吐槽 20 元油潑面僅有 6 根麪條 " 的視頻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引發了全網的關注,並一度登上了熱搜。


1月26日。

事發轄區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稱。

麪條確實分量不足,已督促麪館整改,油潑面增加 50% 的分量,不能讓人來西安吃麪,喫兩口就沒了。

價格明碼標價,同時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

工作人員表示。

已找到當事遊客,要求麪館爲其退款,也歡迎前來回民街消費的遊客對商家的不規範行爲投訴。

雖然最後都是“明碼標價”自罰三杯。

但至少遊客多了一個“風向標”。

不過。

也不是每一個亂象都得到了整治。

1月26日。

#男子稱餐廳點海鮮蔥姜費佔菜價 60%# 的話題登上熱搜。

據陝廣電報後浪視頻微博消息。

大年初三。

寧夏銀川的李先生反映晚上和朋友聚餐。

點一份蟶子 117 元,另收單價爲 12 元的 3 份蔥姜費計 36 元,蔥姜費佔菜價 30%;另一份花蛤 66 元,另收 3.3 份蔥姜費計 39.6 元,蔥姜費佔菜價 60%。


同一天。

該餐廳迴應稱並非蔥姜費用佔60%,賬單中所提及的“蔥姜”是海鮮的做法,收的是加工費,實則爲一斤海鮮12元的加工費,其中包含調料有蔥姜。

匪夷所思的不只是他們另收加工費?

匪夷所思的是:

上述餐廳工作人員表示。

“我們這邊幾家海鮮店都是這樣收費,不是說就我們一家。”


黑心商家“任性妄爲”?

商家除了對菜餚價格動手之外。

有人直接懟菜餚斤兩動起了手。

1月25日。

網民在微博平臺反映的潿洲島海鮮市場“缺斤少兩”問題。

1月26日。

北海市潿洲島旅遊區市場監管局在轄區內開展海鮮市場“欺客宰客”專項整治行動,並當場對違反明碼標價的7個攤位予以行政處罰。

1月27日。

廣西北海。

遊客發佈一段市場監管部門當場拆穿商販摻水視頻。


視頻中。

一位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先後傾倒了三個黑色袋子,每個袋子中都有水,現場執法人員稱將剩餘的摻水袋子帶回取證保存。

並提醒遊客。

下次再買的時候,看下他們的袋子裏有沒有水。

餐飲這一塊是重災區。

旅遊也深受其害。

近日。

三亞公佈的5起旅遊市場典型違法案例,有海鮮加工店拿海鮮材料與消費者購買的龍膽石斑進行調換、有海產品店未落實裸秤銷售、有攤位答應消費者帝王蟹240元/斤,結算時卻私自改成340元/斤,這些均是已被整肅多次的“經典”宰客套路。

疫情開放以來。

三亞酒店平均3000的價格。

隸屬於萬豪國際集團旗下的瑞吉酒店甚至飆升到了181000。

18萬一晚。


要知道。

亞特蘭蒂斯、文華東方這樣的頂級酒店,一晚最貴也不過4萬多;

麗思卡爾頓這樣的高端酒店總統套房,一晚最貴也不過10萬多;

就算是迪拜帆船酒店這座世界級七星級酒店,一晚也不過900美元一晚(約6400元),普通的套房則要1500美元,而最貴的總統套房則需要18000美元(約人民幣130000元),只有旺季纔敢要25萬的高價。

除此之外。

1月25日。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反映,山西省朔州市應縣木塔景區工作人員提前關門、驅趕遊客,引起關注。


1月27日。

據應縣木塔景區微信公衆號發佈情況通報。

對於網上 " 應縣木塔工作人員被指提前下班趕遊客 " 的視頻,應縣文化和旅遊局立即成立專項調查組,對此事件進行調查覈實。經查,該視頻反映事件基本屬實現將事件處理結果通報如下:

1、對應縣木塔管護中心涉事工作人員作出停職處理。

2、對應縣木塔管護中心分管領導進行誡勉談話。

有意思的是:

這一次《流浪地球2》與《滿江紅》的票房之爭,居然也有商家在背後搞小動作。


1月24日。

有微博網友反映稱自己買的《流浪地球 2》電影票被影院以 " 設備故障 " 爲理由退款,隨後又發現影院將當天同一時段的同一放映廳讓給了同期上映的《滿江紅》。

對此。

1月25日。

涉事電影院工作人員表示,退票當天確實有一臺機器出現故障,而根據影片上座率等更改排片也是影院常見做法。

常見。

就意味着對麼?

消費者不會連自己想看什麼也決定不了吧?

1月27日。

三亞市海鮮餐飲協會發起倡議,建議各餐飲商家針對各類珍稀海產品平均加價率控制在50%以內。


這算是商傢俬自加價合法化的節奏嗎?

以後。

是不是什麼民間協會站出來搖旗吶喊,消費者就只能逆來順受?

一個潼關肉夾饃協會;

一箇中國足協;

一個殯葬協會;

想想。

他們對整個行業來說不就是一隻只“啄木鳥”嗎?


商家坐地起價

我們就只能敬而遠之?

2022年9月。

抖音話題#海克斯科技##三花淡奶##科技與狠活#的累計播放次數超7.5億。

也成就了“三花淡奶”劉慫和“科技與狠活”辛吉飛。

該話題雖然造成過很大的輿論影響。


但是到最後。

餐飲業依舊自行其是。

值不夠這中間曾捲入過一個行業領頭羊——海天味業,哪怕有“所含的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以及法規要求”的庇佑。

至少。

消費者開始看起了配料表。

食品添加劑有沒有毒?

很多食品添加劑不僅有毒,有的還是劇毒。


但還是那句話。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只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可以信任“國家標準和法規”。

但從20年前的三鹿奶粉到去年高燒不化鍾薛高裏面的卡拉膠,某些屢屢在食品安全上動歪腦筋的商家真的值得信任麼?


雖然後者沒有搞出什麼大亂子。

但這種事發之後才告知消費者詳情的做法真的沒問題麼,這不就是仗着信息差“算計”消費者的錢包麼?

食品添加劑也就罷了。

畢竟。

他們不敢做的太過分。

而以上菜餚“漫天要價”“缺斤少兩”事件。

也是在賭消費者不熟悉周遭行情、一時大意,最後懶得與商家計較只能喫悶虧麼?

有着明碼標價的幌子。

有些商家肆無忌憚。

大家應該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超市購物。

結賬的時候。

一不小心某些蔬菜、水果和其它物什的價格就有些超乎預料。

但我們又不好意思回過頭去與收營員計較。

便只能將一點小小的心疼壓抑在心底。

只是超市就算打錯了價格也不會太離譜。

這一輪春節的消費卻是實打實的“割肉”。

值得注意的是。

年前。

1月19日。

據新華社報道。

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陳志江表示。

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關注春節期間市場價格形勢,嚴肅查處各類價格違法行爲,特別是各類 " 天價 " 事件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行爲。

只是這個春節。

依舊羣魔亂舞。

市場監管總局哪裏管得過來。

而我們對於商家的要求真的太“寬容”纔會讓他們屢教不改。

商家坐地起價。

我們就只能敬而遠之。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放棄幻想。

報復性消費哪有那麼容易到來。

畢竟。

過去兩年全球新增財富63%都進了最富1%羣體的口袋。

世界在下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