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其實可以不用那麼紅

文:蔡壘磊

《滿江紅》最近很紅,這個紅是很火的意思,各種褒貶、紛爭、口水、官司,但我都沒什麼興趣去了解。我只想從藝術的角度講,張藝謀若總是在藝術創作中,受到一些掣肘,刻意去表現一些東西、迎合一些藝術以外的需求,那麼他的藝術成就也就到這裏爲止了。

《滿江紅》中的通篇背誦,就如我當時看精武門時,陳真用自己的血肉之驅,去喚醒無數中國人的場景一樣,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感。這種情緒感,更多的是帶着任務,但其實真實的歷史場景和歷史人物,以及他們背後所面臨的現實情況,並不一定如我們所想。

換言之,我們的電影藝術經常會剝離一些事實上更重要的獨立思考,和帶給人的開放式啓發,而去刻意地引導人們走向一種羣體一致性,我認爲並不是太好。

副作用就是有個女生在觀影過程中問了男朋友誰是秦檜,結果被網友一頓輸出。我覺得真的沒必要,沒有人必須認識秦檜,必須跟着別人一起唾罵秦檜,甚至都不一定要認識岳飛。岳飛是民族英雄,但你也不是每個民族英雄都認得全不是?只不過多數人認識岳飛,於是有社會安全感的多數人,就產生了對少數人的脅迫,這樣真的不好。

岳飛被殺,很大程度上不是秦檜能決定的,秦檜只是“想聖上所想,順勢而爲”,若是趙構不想除去岳飛,秦檜是斷然不敢的。

但趙構殺岳飛所以是個昏君嗎?也不是的,趙構文武雙全,雖不是什麼流傳千古的治世明君,但也是個做了不少實事,有不少改革的皇帝,絕不是昏君。

趙構殺岳飛,除了大家猜測的迎回徽欽二帝后他的自處問題,更多的還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和權力的角力中,他認爲岳飛已經不可控。

當時是個混亂的局面,內憂外患,地方武裝或類地方武裝都存在,皇權並不是絕對的集權。趙構要用到岳飛、韓世忠等將領抵抗金人的入侵,同時也要用到秦檜等臣子跟金國議和。

對趙構而言,在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之後,如果他不想侵略,那麼最好的結果就是議和。就算打仗也是爲了議和,否則誰跟你議?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對於手上有兵權的武將元帥,通常都是非常警惕的,這個我覺得可以理解,換成你是公司老闆也是一樣。

當議和條件達成,趙構就讓岳飛回,但岳飛並不買賬,認爲現在是收復河山的大好機會,如果你是老闆,本身就提防會趁機拿了你公司的人,現在對你的命令不予執行,你怎麼想?

所以不要用情緒,人都是差不多的,我們就用“人”的思維去猜想一下,如果岳飛沒死,而是真的重創金國,然後稱帝了呢?你會不會在嗑瓜子的時候,說趙構是個糊塗蛋,要是你,在他不聽命令的時候早就殺了以絕後患了。

不要事後諸葛亮,這只是一場權力的角力,趙構在形勢還在自己這邊的時候,選擇了將那不大的概率剷除,因爲他知道自己對岳飛已經失去了絕對的控制權。而在那個背景下,皇權失去絕對的控制權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我們在小說、故事裏經常會把岳飛描述成一個只會幹活、沒有情商的職場人,因爲似乎這樣耿直的人,受到迫害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形象。其實岳飛怎麼可能沒有情商?他又不是什麼將相之子,一個從底層爬上來的人你跟我說只有能力沒有情商?當趙構不再提迎回徽欽二帝時,岳飛早就心領神會沒再提起了,他是聰明的。

所有的一切都還是在於形勢,在於權力結構。岳飛不想回朝,真的只有收復河山一個想法嗎?大家只是在各找生路,而趙構在這個時刻,依靠絕對優勢把岳飛殺了,同時也震懾了所有武官,這符合他的最大利益。

那岳飛能不能在當時就原地反了呢?不能,反也是死,岳飛還不夠成氣候,當時的兵力也分散,如果趙構斷了他的糧草,再和金人兩面夾攻,岳飛肯定是沒活路的,而且也沒有“滿江紅”給大家背誦了。所以權衡利弊,還是留名聲吧。

其實在這種角力中,每個人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別人的想法,等於是大家端着槍,每天都在如履薄冰,直到其中一方不需要另一方,並佔據絕對上風的時候,就會開槍。

所以我們在講古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帶着情緒,比如我們講孔子,整天聖人聖人地喊,好像他說的東西都是對的。那你現在再看,真的都對嗎?他當初就是想自己做王的,只不過做不成,所以改了目標,做“帝師”也好,他的所有主張幾乎都是迎合統治需要的。

還是要帶着自己的思考去看待歷史人物,代入進當時的場景,去以“人”的視角去看待每一股力量的選擇,不要總是跟着情緒跑,我想這樣會對國人整體素質的提升會更有益處一些。

.........................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