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對話】:遠見與空想 一、前言: 二、本擬對該位賢友發出的留言 三、對自己本擬發出留言的再審思

★❤


  2023/01/29


一、前言:

  見某位賢友曾這麼說:


  沒有行動的遠見只能是一種空想。沒有遠見的行動只能是一種苦役,遠見和行動纔是世界的希望。

  行動和遠見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兩個輪子。沒有遠見的行動是苦役,沒有行動的遠見是空想。

  看到了以上的說法的當下,我曾想去作一些補充。因爲,我心中認爲的遠見絕不是沒有行動,因爲,若沒行動,怎麼成得了遠見?但,這裏還要細析分:

  由於具備遠見的定見,對於會產生無效作爲的行動,就再也發不起了。對於不具備遠見的人,這就會覺得沒有道理,明明可以賺,爲什麼不賺?由於看到不去賺的作爲,就稱此爲沒有行動。殊不知,賺這種有負效果或後遺症的錢,不去賺纔是正確的作法。這說來容易,但一個羣體當中,有〝要賺得去賺這種錢〞的意見的人多到足以掩蓋有着遠見之人聲音的人數時,有着遠見之人還去賺不去賺?明明不賺爲妥爲正的事,竟然被認定爲…不作爲?無作爲?

  基於這種認知,我本來,想要對這位賢友留下一些意見的。以下的第二部分,便是我已經擬好的文字。但後來,再經思考後,原本擬好的文字,不打算髮了。不打算髮了的理由,我放在第三部份。


二、本擬對該位賢友發出的留言

  就終極目的而言,沒有遠見的行動只能是一種苦旅,沒有遠見的不行動只能是一種苦牢。

  思索的本身,其本身就是一種行動。只是這種心理活動,不爲外人所見。除非透過文字、語言、道具、符號、溝通、交流…使心理活動具象化,因着具象化而使得活動變得可見。

  遠見:對長遠性的目標的明晰看見,因這看見,而能對行爲、行動、活動…有所明晰的抉擇。
  短視:對長遠性的目標的矇昧茫然,因這茫然,無以對行爲、行動、活動…提供明晰的抉擇。

  正確的思索與觀察,是遠見的前提。
  正確的思索與正確的觀察的結合,是遠見所以成的必由之路。

  思索,是爲着對增上的目標有所增益。於是,思索的本身便成了一種抉擇。
  有效思索,既然會對增上的目標有所增益,這會體現在…對無效行動乃至是負效行動的辨明與主動避離…的B事項上,與對有效行動的掌握與適時發起…的A事項上。

  B事項的作用在…不入泥淖。
  A事項的作用在…足以建功。

  所謂的遠見,因爲超越了短視性的急利心理與相應作爲,於是便能以更長時間距來審視階段性目標的合理性,究竟合不合乎終極目的。


三、對自己本擬發出留言的再審思

  邊寫邊觀察着自己的內在狀態,以及本擬發出留言的果效後,後來,決定不發了。

  因爲發現,按照〝依義不依語〞的原則時,該賢友應該與我的想法一樣。只是在表述時,一時的不察,而忽略了細微處,所以纔會有〝被我認爲在表述上有不圓滿〞的地方。是他真沒圓滿,還是我對他認知爲不圓滿…纔不圓滿?這嘛,這便是我留中而不發的第一理由

  第二理由是

  1在我認知有誤,而他僅僅只是表述未圓,但認知無誤。在這種情境下,我對他的原表達,他未必會給我反饋。哪怕他給了我反饋,基於我已了有先入爲主的主張時,我必然不會仔細參酌他的反饋來查找我認知爲誤之處。因此,我原本擬發的文字,便成了無用的廢言。不發爲妥!

  2在我認知無誤,而他也由於認知有誤而導致表述未圓。在這種情境下,我對他的原表達,除非他相當虛心,不然,我寫那麼多,都會被他當成廢言看待。哪怕他足夠虛心,對他的觀察還不夠就寫這樣的內容,感覺上,還是不大適合。基於這樣的觀察,就決定不發了。

  對着與人的和諧關係的看重,使得我,將原本的行動給hold住。這並非代表我沒行動,而是在考慮自己的行動的果效後,對終極目的有沒有如實的貢獻分?若無,那麼,就得hold住。我的這個hold住的表相,看起來就像是沒行動的樣子。但我真沒行動嗎?非也!非也!不然,怎麼會有如上那麼多的文字?

  而這種爲着與該賢友想構建和諧關係的意圖,有沒有透過以上的文字展現出來?有的!所以,這算是空想嗎?非也!非也!無非是在內在生起了更紮實的定見之後,而在等待着更恰當的機會契入罷了。



  A、 hold住,會被沒深解之人,看作爲,沒行動。
  B、 hold得住,會被不解之人,看作爲,沒行動。
  C、 hold不住,會被淺解之人,看作爲,有行動。

  C最遜,B次之,A最高明。儘管C有行動。



  D、 頂住,會被沒深解之人,看作爲,沒行動。
  E、 頂得住,會被不解之人,看作爲,沒行動。
  F、 頂不住,會被淺解之人,看作爲,有行動。

  這裏,須謹慎。沒見上下文前,不可隨意下評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