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的快樂,需要行動支撐

想象中的第二天日更,應該是靈感充沛,下筆如有神的一天,早起的拖延與工作的繁忙,將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動聲色地向我砸來。

好在暫時對隨筆沒有異心,全憑一腔熱血,並不焦慮。

只是心頭惦念着一件很期待的事,總有一種想快點、再快點的急切心態。就像小時候數着日曆,期待生日、過年等樣子,念頭在腦袋裏每閃過一次,內心就多一份惦念。

這大概就是熱愛的感覺。

過去幾年,我認爲,文字的意義在於回顧與總結,等到年邁之時,這些代表青春的辭藻,將通過文字,帶我領略不同時期的可愛。

結果,寫出來的東西,十有八九都是無病呻吟的傷春悲秋,絮絮叨叨透着小家子氣與斤斤計較,自己讀着都很難爲情。

現在的狀態有些轉變,開始願意享受沒有大悲大喜的寧靜,也不想逃避那些失去的人或事,脾氣開始緩和起來。

也許這就是成長,用無數個難以入眠換來的模樣。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寧願回到初中、高中時代。如果因爲不懂事沒有好好唸書,那就懵懂愚昧一生,在有限的思維與天地裏,自娛自樂,如果比曾經的自己更努力,那就去到更高的地方看看,通過知識,直接跨到現如今的狀態,而不是跌跌撞撞,一而再再而三,面對同樣的事、同樣的人撞南牆,太過虐心,以至於忍不住心疼自己。

可是,就像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時間的齒輪一旦開始旋轉,不到最後一刻,每一秒都由不得世人。

本來很豁達,只是思緒跟着指尖的跳動,開始想要沉默與哀嘆,這或許就是也是文字的魅力。

身臨其境的很多時候,吸引注意力的東西太多,以至於難以細細品味當下,從而維繫着表面的一片祥和,但爲了輸出,不得不關注感受的時候,才發現人的底色,遠沒有展現的那麼明亮。

突然也就理解了爲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轉移注意力。

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學着和自己的每一種情緒和平共處,不就是我想要打造一個小天地的原因所在嗎?

未來的日子,希望文字儘量歡快一些。

或許是《平凡的世界》後勁太大,半個多月都還沒有走出來,遺憾、無奈,以及對生活的無力感,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裏,常常忍不住在問自己:

我們拼博一生,到底是爲了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到最後的最後,是自我催眠式的認命,還是兜兜轉轉回到原點?既然生活始終都是一潭死水,到頭來什麼也沒改變,爲什麼又要自我感動?

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想明白,或許還需要第二遍才能找到答案。

即便如此糾結,我也是歡喜的,這本書讓我找回來逝去很久很久的閱讀快樂,書裏每一個人物,都在自己的平行世界,用力生活。

而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在認真爲自己而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