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夜夜光

我的家乡是在广东省梅州市,我们不讲粤语,讲的是客家话。小时候妈妈就会念一些客家话的童谣给我听,我也还记得几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捻捻车,矛(没)油煎东瓜(南瓜),米筛晒粄里,垄谷晒柿花,柿花好剥皮。换匹马来骑,马要走,换条狗,狗要吠,换条岱(碾米工具),岱要踏,换双屐,屐要穿,换条索(绳),索要断,换扁担,扁担嬢嬢(晃晃)去龙川,龙川狗里汪汪吠,拿堆黄泥塞狗萘(狗洞),狗萘心,茶叶心,斟杯茶来敬观音,观音背有条蛇,叫来阿二(有点傻的人)来打蛇,打一双,打两双,打到阿二歪眼歪鼻子。

这个童谣我是夹客家夹普通话,读来可能有些拗口,但用客家话念起来却是朗朗上口,所以即使过去三十年,我仍然记得清楚。童谣里面也有一些生活常识和经历在里面,小时候我是听得津津有味,反复咀嚼着其中的味道。上下学时,也是念着去,念着回。为什么?因为上学、放学都要走一段山路,要经过几座坟墓,念童谣可以壮胆呀。听老人说鬼怕人言,所以我打小就知道人言可畏的道理。

还有另外一首,很有些对韵的感觉。

萤火虫,唧唧虫。翻啊转,吊灯笼。吊啊吊,蛇吊。蛇啊蛇,白蛇。白啊白,雪白。雪啊雪,落雪。落啊落,长乐.长啊长,猪肠。猪啊猪,野猪。野啊野,唱耶(念经)。唱啊唱,和尚。和啊和,割禾。割啊割,番葛。番啊番,台湾。台啊台,祝英台。竹啊竹,倒竹(砍竹)。倒啊倒,神仙张果老,能吃不知饱。

是不是很有趣?童谣中的好多字都是同音不同字,念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最后的“倒”,怎么就会变成神仙了呢?那是因为张果老倒骑驴呀,不然这对韵该如何结束呢!

简书现在规定不到八百字就不能上榜,八百是个好数字,让我想起了相声里的一段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我觉得简叔应该很喜欢听相声,一定也喜欢这绕口令,所以才会有不满八百字不能上榜的规定。“没满八百别上榜,上榜必须上八百,八百不到你挨罚,上了八百可打榜。”是不是有些饶舌?是不是简叔喜欢的味道?简叔,这绕口令送给你了,不用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间沧桑变化,乡愁萦绕在心间。

最后再以一首客家童谣结尾,来个首尾呼应。

月光光,夜夜光,船来等,轿来扛,扛完姐姐扛姐丈(姐夫)。

这是花好月圆,娶媳妇坐花轿的一首童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也不知道,我只会背,不会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