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i的碎碎念(8/100)——關於MBTI十六型人格的自我剖析

       今天重新做了一遍MBTI十六型人格測試,不出意外,我依然是ISFP-T探險家。

       I for introverted, S for observant, F for feeling, P for prospecting, T for turbulent.

       內向的、觀察型的、感受型的、展望型的、波動型的。

       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我是一個內向的、喜歡觀察而謹慎、依賴自己的感受而非思考、情緒不穩定極度波動的怪人。

       而官方的釋義則是——

“探險家人格類型的人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們會運用審美,設計,甚至選擇和行動來打破社會常規,他們喜歡用美感和行爲方面的實驗來顛覆傳統的期望。”

       看,我果然是擅長內省的,從我們對ISFP-T不同的釋義中便能看出來,我甚至認爲,我那不是內省,而是自我攻擊。

       當然,一切事物的誕生都要經歷一些包裝,才能成爲被推銷出去的“商品”。所以,在創造“MBTI”描述人格的時候,官方的結論必定是使用中性以及正面的語言。這很好,這會讓人關注自己的優勢面,把所有的人格特點變成正面的特點。

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解釋它。

       與其說,做十六型人格測試可以幫你瞭解自己,倒不如說,是做人格測試的過程,可以幫你更瞭解自己。因爲比起官方的結論,只有自己才能夠更深刻洞悉在面臨那樣場景時,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當我在做introverted相關題目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是,我拒絕成爲領導者,拒絕成爲人羣中的焦點,拒絕參加多人的活動。往深處探究,其實是我不夠自信。我認爲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無法成爲領導者,我認爲我沒有特別優異的長處,所以不希望成爲焦點,我認爲自己社恐,認爲自己社交能力不足,所以拒絕參與多人的活動。

        那麼,嘗試以外人的角度與自己對話——

你認爲成爲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什麼呢?

一定是佼佼者才能成爲領導嗎?

作爲一個領導,除了對能力的要求,對其餘綜合的部分也是有要求的。所以,如非佼佼者,那麼擅長統籌,擅長激勵,擅長管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切莫妄自菲薄,你總有一項能力是強的。

再者,你認爲倘若是你成爲了人羣中焦點,可你卻沒有什麼能力可以持續吸引人的目光,那你將會面臨“受到關注—失去關注”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說明人們只是對這方面內容不感興趣,但你卻會解釋爲“是我不好,我很差”,從而感受到打擊。

可是呀,能成爲焦點的話,哪怕一瞬間也好,也說明了你是有出衆的一面的。世界上那麼多人,不可能所有人都會和你互相吸引,與你互相吸引的必定是特別的那些人。扔掉不重要的人際包袱,吸引正向的人際關係,難道不好嗎?

       果然,過度自省的人適合跳出來,作爲旁人對自己進行寬慰。因爲這類人往往對自己是嚴苛的,對別人卻是寬容的。邊界多重要,一旦越過了自省的邊界,就會成爲內耗的自我貶低了。

“探險家”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型,在他們退到幕後獨自養精蓄銳的時候,會讓朋友們大喫一驚。 不過雖然在獨處,不代表他們閒坐着,他們利用這樣的時間自省,審查並重新評判自己的信條。 與糾結於過去或未來相比,他們更願意思考此時此刻的自己。 然後搖身一變,從他們退隱的地方歸來。

       瞧,這纔是探險家們自省的正確打開方式——養精蓄銳,搖身一變,王者歸來

但是,如果被批評傷害到,結果會很糟糕。 一些“探險家”可以承受措辭友善的評價,把它當作另一個視角,幫助自己把激情指往新的方向。 但如果這些評價既刻薄又經不起推敲,他們就會大發雷霆。

       回望我的過去,我總是會被一兩句評價傷害到,耿耿於懷。倒不是因爲那些評價“既刻薄又經不起推敲”,而是這些評價再一次掀起了我的自我懷疑,讓我再度陷入自省、內耗、自我貶低的僵局中。

“探險家”對旁人的感受很敏感且重視和諧。 在面對批評時,他們很難做到走到一邊冷靜下來遠離“風暴中心”。 但活在當下也有其好處,一旦從爭論中冷靜下來,他們也通常可以不計前嫌,繼續前進就當沒發生過。

       用一些網絡槓精的話來說,這是否就是“討好型人格”呢?關於這一點,也時常困擾着我,只是我沒有辦法很好地去理解和處理它。

“探險家”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計劃未來。 找到支持其目標的建設性想法,規劃可以制定積極原則的目標,對他們來說並非易事。 與其他人格類型不同的是,“探險家”們不會從資產和退休兩個方面去規劃未來。 他們通過計劃行動和行爲來塑造自己的身份,建立由人生體驗而不是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

       的確,找到支持我目標的建設性想法,規劃可以制定積極原則的目標,對我來說並非易事。 其實,連目標都難以找到。但是,在原地踱步也毫無意義,只會徒添煩惱與焦慮。倒不如先啓程上路,在路上看着風景成長,逐漸修整目標,直到找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這些計劃和信條是高尚的,“探險家”的行爲可以非常無私。但他們也可能建立一個更以自我爲中心的身份,行爲自私,控制慾強且專門利己毫不利人。 時刻謹記,主動成長爲自己想成爲的人,這一點至關重要。 培養和維持一個新的習慣可能很不容易,但每天花些時間來理解自己的動機將使“探險家”們能夠運用自己的優勢來追求任何渴望的事物

       或許,動機不足確是我的最大問題。如今深陷沼澤,自我認同降低,惡性循環,看不見未來的希望,便無法站起來。最佳解決方案的確是尋找動機,讓自己產生站起來的動力。主動改變現狀,從細微處開始,主動成長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每天一小步,微習慣的改變,終能築成堅實的護城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