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浅尝其味,细品其韵,巧探其径 一、兴趣指引,来自经典的解说与馈赠 二、歌谣带来的品读,一本来自唱的歌谣的传承《诗经》 三、辞赋带来的思考,被指引的感叹和凝思

对于古往今来的经典书籍,我们大抵会有种高深莫测的想象感,而这想象也让我们对之敬畏有余而亲近稍显不足,大多会有种欲膜拜其思,却很少有如生活之态般随意细品,而正因为这种钦佩景仰的心境,让我们在品读经典古籍时,多了许多的细微心思。而在朱自清所写的《经典常谈》中,他带我们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引领,让我们从中品味阅读经典的乐趣。

朱自清曾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他写给过大众十三堂古典文学常识课,亦曾有写出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他曾在中国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心血,用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因此这本经典常谈就是这样 包含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透了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

在理解他给我们写这本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时,更看见了在给我们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梳理与讲解中,看见简洁精辟的点拨,也看见比文言文更通俗流畅的语言叙事,让我们对古文有了更为熟悉和亲近的感知,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兴趣去真正探索经典书籍的内蕴,对此我们一起走入其中看看有哪些启发。

一、兴趣指引,来自经典的解说与馈赠

在我们为经典古籍暗自神伤时,有人用他的所知所阅给我们一份兴趣指引,用一份通俗易懂的点拨给我们一份好奇的探索,就比如说在《说文解字》的篇章里,他以这造字这件事为一个传说,从神奇的传说显示文字是怎样奇妙而神圣的事,然后引出仓颉造字传说是战国末期才有,而随着说文字是谁造出来,逐步引出对它的探索理解,而也把造字这件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而随着我们想要知道为何说仓颉造字说不是凭空起来的,就顺着这个线一步步的让人去理解识字是教育的初步,之后就展开说各个时代是怎样看待识字以及如何处理的,比如说始皇统一文字,以及东汉和帝许慎做的说文解字,对于造字中具体的象形以及转注、假借,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以及怎样由来,带给我们怎样的理解,以及怎样到达使用简笔字,都给我们细细说明了。

作者在筛选了三个参考资料提炼出一篇对于说文解字的理解,让我们看见对于古籍中的令我们好奇探索的点,而这份指引,让我们想要知道更多则需要去看真正的说文解字是哪些,在这样的情形下,无疑这是一种经典解说的馈赠,也是作者所希望带给我们的一种指引,而我们也在其中收获到别样的好奇。

二、歌谣带来的品读,一本来自唱的歌谣的传承《诗经》

在从兴趣指引里去给我们解说说文解字,而之后对于诗经的解说,从开始讲述歌谣开始,它在怎样的情形下诞生的,这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经所形成的时代和背景,而这也更有利于我们品读它,欣赏它,作者以非常通俗的话语让我们知道日常言语不够劲儿,边用歌唱,而脚也蹈起来,而随着歌谣氛围徒歌和乐歌之后,且在有了文字之后讲它们记录下来,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诗。

而这最初的诗有着一种纯朴和生命力,也有了让人可以一眼看出的那种发展的脉络形态,从言志、抒情到讲道理,诗歌一点点被丰富起来,而具体的诗歌,列举一二以说明如何来做学问,做人,以及包含怎样鼓舞,教化等,都在一一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对于诗经的作用和形成我们就又看见的更生动有形象感,而这也更减少了我们理解的难度,而让我们更好的去品鉴诗歌带来的美好和感触。

三、辞赋带来的思考,被指引的感叹和凝思

如果是或歌谣是易于解释的一种传神情境,那么对于屈原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所写的楚辞与利索来说,他们构成了我们对这个人以及那个时代下的一种感怀,也让我们对于屈原所做的楚辞有了一种隐隐的好奇,它究竟写了什么呢?

这何尝不是作者想要让我们去探索的,从对传奇人物屈原的解说到他的作品,本身就是在一句又一句的白话理解中,想要我们去为其情感与当时背景有个好奇,而辞赋本身的才华,也在讲述中让我们为之惊叹,其所蕴含的发人深思的部分。

随着对楚辞离骚的解说,这渐渐让人形成一种体制“辞,又称:“楚辞”,这成为一书之后,又讲到离骚到了汉代,很多模拟它的,而这形成了赋,这让我们理解辞赋二字它所形成一种大的分类范畴,而具体到作品,又落实到楚辞离骚中去看见。

而在之后的荀子的《赋篇》最早成为“赋”,到后面如何发展,以及到了后期赋怎样的铺陈和展现,都以一种细致的具体的罗列让我们看见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作品延伸,而带来思考的不仅仅是一种体制的形成,也是我们对古文的思索,亦如所有阅读带来的价值,和我们现在有什么关联呢?

作者朱自清写这本《经典常谈》何尝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回答经典和我们有什么关联呢?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这些探索和描绘就是一道光,划开思考的迷雾,带我们走入一种绚烂多彩的宝库,去品读经典之美,经典之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