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传说

    相传,从前云南蒙自县那块有一个秀才,遵奉父母之命,娶了媳妇。这个新媳妇也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千金小姐,这个新媳妇很贤惠,三天后就到厨房里给一家人做饭,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公公婆婆感动得什么似的,可新媳妇的丈夫却熟视无睹。这也就罢了,丈夫还从新婚的洞房里搬出去,搬到家门前的一条河的河对岸的一处山坡上的茅舍里。他要用功读书,准备明年大比之年的科考,以求蟾宫折挂。

    公公婆婆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转过身来安慰新媳妇说,孩子,委屈你了,待明儿我们好好责罚他。新媳妇抹了一把眼泪,说,没事,我会给他送饭的。

    新媳妇说到做到,她开始给丈夫做米线。她把牛肉片、羊肉片、猪肉片、鸡肉片、鸭肉片、金针、木耳、蘑菇和生姜末儿一起投放到放了半锅水的锅中文火熬煮,等到锅中的水沸腾后,那水面上就漫起了一层浓稠的油膜,然后,她把米线下到锅里,再用急火烧煮一下,这样一来,有着丰富营养的米线汤就煮好了。她首先盛了端给公公婆婆吃,然后,才拿来一个磁罐子给她的丈夫盛上米线汤,还不忘给她的丈夫放好调味佐料。接着,她自己也顾不上吃,就把米线罐安放到一只篮子里,上面盖好一条毛巾,最后,她提拎着这只盛满了爱意的篮子往河对岸的山坡上走去,她走上了那座不太宽阔的木板桥。几百年过去了,我们到今天,仿佛还看见几百年前,那个执著顽强的新媳妇走在桥上的靓丽的身影。

    新媳妇把米线送到还在死读书的丈夫的手中,丈夫吃的时候,感到米线汤还是很温暖的。书呆子感到很奇怪,问,怎么米线过了桥还不冷呢?而且还很好吃。新媳妇淡淡地说,因为汤上面有一层厚厚的油膜,这就好比给人穿上了衣服,给他御寒保暖,不会冻了他的身子,寒了他的心。话说至此,这个有着榆木脑袋桑木疙瘩的丈夫总算开了窍,新媳妇的真情唤醒了丈夫麻木的灵魂。他一把搂着新媳妇说,娘子,辛苦你了。我这就跟你回去,在家里照样能用功读书。

    后来丈夫果然金榜题名名扬天下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关键的是几百年前的那个新媳妇用她的一腔真情烧煮的那一锅过桥米线一直流传到今天,至今仍然热气腾腾不绝如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