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照山遊記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剛到雲南玉溪市時,沒有固定的工作,爲了有口飯喫,只好去做一些小本生意。爲了讓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甚至做到如日中天,我女兒的外婆提議,讓我跟她到靈照寺進香拜菩薩。

她說到就要我做到,不等我回答,她就揹着才兩週歲多的我女兒走在頭前。我只好跟她一起乘上公交車,一直到離玉溪城東十公里的靈照山山腳下,我們一行四個人才下車。我們開始攀登靈照山。

那靈照山鬱鬱蔥蔥的,從遠處看,層巒疊嶂,山上樹木如苔蘚披覆着山峯峻嶺;到近處後,方知那些樹木,都是松樹或者杉樹等。在山腳上仰視,它們亭亭玉立,山風吹拂,松杉枝舞葉湧,有如仙女翩翩起舞;那枝枝葉葉一經山風吹拂,蔥蔥郁郁,綠得可愛,綠得一層深來一層淺,就這樣層層疊疊,波翻浪湧,又如當年楊貴妃率領着那些天香國色的宮女,在跳着曼妙的霓裳舞,婀娜多姿。從遠處看,美不勝收,畢竟遠看一枝花嘛。我們就近去看一下,究竟如何呢?

我們往山上爬去,因爲靈照山不像黃山等高聳入雲、絕巘陡峭的山,因此它沒有被歷代開山工,開鑿出一條兩邊有護欄鐵索的石梯路,往山上爬全憑從沒有路的地方往山上爬。這是真正地爬山,不帶任何誇張和形容的文學修辭。

靈照山雖然也很高,但還沒有達到“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雲遮霧罩的境界,所以每一座山峯都顯得並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記住眼怕手腳不怕的話,就完全可以把靈照山徹底征服在你的腳下。

這就是說眼睛看着靈照山,覺得好神祕,神祕得讓人陡然生出能否爬上去的想法,其實一旦手腳並用地往上爬,那貌似很巍峨的靈照山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一定能夠爬上去的。

好在山峯並不是千仞峭壁,而是緩坡可上,我們腳上雖然都是穿的皮鞋,倒也可以有時借用一下手的輔助,順利地往山上攀爬上去。

女兒媛媛年齡當時還小,不用爬山,她被她外婆背在背上。我深怕她外婆年老力衰背不動,讓她外婆把她放下來,我來揹她。但她外婆說不要緊,一個豆芽菜大的人兒還背不動,那她就真的不行了。她說着,果然步履更加穩健地往山上攀登而去。她絲毫不像我跟曹阿姨,我們有時須手腳並用地往山上攀爬,那纔是真正地爬山啊。

我們在爬山時,山風吹起時,那杉浪松濤如龍吟鳳鳴從我們頭頂上滾過,好聽煞人。那天爬靈照山正值盛夏酷暑時節,雲南玉溪本來四季如春,季節不很分明,即便是夏天也不甚炎熱,在山上松杉樹蔭下經過,就更加讓人覺得涼爽無比。如果你有幸能跟我一起去爬山,在山林樹蔭中走過時,你一定會感到像六月天喝了雪化水,真是爽翻天;又像在洞房花燭夜揭去新娘頭上的紅蓋頭,看見嬌妻的如花似玉的嬌顏;如果是不讓鬚眉的鏗鏘玫瑰,她就會想起在妙齡少女時,她情竇初開,暗戀初戀的夢中情人。那種感覺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女兒外婆見我們爬得磕磕絆絆,腳下一趾一滑的,有些喫力和疲憊,她就提議大家歇一會。在樹蔭下歇息時,她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以前靈照山不像現在由於交通發達,爬山的人很多很多,遠古時期還沒有什麼車子,就連《三國》中諸葛亮製造的木牛流馬,也只是一個傳說罷了,因此,那時進山的人不多。但上山的人不多,不等於就沒有人登山。那時還是有像徐霞客一樣的旅行家,他們也胼手胝足地不辭勞苦地進山探險旅遊的,否則,千百年來,彪炳文學史冊的山水遊記就不好解釋了。就有三個人結伴爬山。他們爬到山上被祖國的壯麗如畫的旖旎風光所吸引,流連忘返,耽擱得久了,就不好趕緊回家,夕陽西下嘛,馬上就暮色降臨,還回什麼家?

在這前不巴村後不着店的鳥不拉屎的深山老林裏,喫不成問題,他們帶了乾糧,老婆烙的蔥花油餅帶了不少,他們一邊喫餅一邊喝着酒葫蘆裏的玉米燒,倒也勉強可以對付。但睡覺成了問題,他們也沒有把家或者客棧背在背上,他們只好爬到那八個人合抱才能抱攏的樹上,在那枝丫處鋪下帶的預防不測的簡單被褥躺下來。有一個人白天在家起牀晚,所以進山入晚就不瞌睡,相反的還精神頭十足,他就坐在樹丫上彈起古琴來。他的琴技很高超,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即便是古人俞伯牙也難以望其項背,不能與之相互媲美,因此他的琴聲悠揚,很優雅,簡直就是天籟之音,“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而且一曲彈罷,還餘音繞樑,不絕如縷,大有三日不絕之魅力。正當大家躺在高樹的鋪上欣賞妙不可言的琴聲而如癡似醉時,彈琴人彈罷琴冷不丁朝樹下一望,可把他嚇傻了,只見樹下豺狼虎豹席地而坐,遍地都是,它們都化干戈爲玉帛,不燃戰火,不互相尋釁滋事地靜坐着聽他彈琴。彈琴人嘴張得能塞個糯米坨子進去,心想他的琴技難道能進宮廷當首席音樂家嗎,能加入省音樂家協會甚至到國家音樂家協會拿個紅本本嗎?咋就這樣像正值妙齡的大家閨秀那樣魅力四射,吸引來這些不速之客捐棄前嫌地聽他彈琴呢?動靜把另外倆人也驚訝得坐起來,大家一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他們嚇得蜷縮在樹丫上,動彈不得。正當他們打算坐等天亮時,底下的畜牲們禽獸不如,它們像人一樣善解人意,沒有再聽到琴聲後,它們就呼朋引伴地溜走了。他們才鬆了一口氣。我們聽了女兒外婆的講古後,又開始繼續靈照山之旅。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是指上山時路不太滑,但下山時那苔蘚斑駁和松毛杉針匝地的山坡就顯得很滑了,我們這時真正地要全程手腳並用地往山下爬,最後不得已我們採用身子後仰腳抵地地往山下走,有時還要用兩隻手撐着地,才能很順利地往山下走去。雖然很艱難,但等到到了山腳下平坦的山路上時,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爽快泛上心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