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第2⃣️9⃣️2⃣️天

ps:每天不間斷學習,一輩子不間斷,那麼我們就自然會得到人生的真正快樂與幸福。每日讀論語,讓我們每天都在聖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進而能夠更輕鬆解決人生的各種狀態。

學習內容:

14·9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14.10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心得體會:

14.9  有人問子產是個怎樣的人。孔子說:“是個有恩惠於人的人。”又問子西。孔子說:“他呀!他呀!”又問管仲。孔子說:“他是個有才幹的人,他把伯氏駢邑的三百家充爲公室,使伯氏終生喫粗茶淡飯,可伯氏直到老死也沒有怨言。”

心得:在這裏,孔子通過對子產、子西及管仲的政績分別進行評價。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孔子對他們的評價,着眼點在於做人。也就是說,孔子認爲,做任何事都要把做人放在首位。孔子對子產和管仲的評價都非常肯定,充滿讚許;但對楚國令尹子西,孔子似乎有些不滿。“他呀,他呀”,言下之意是他做得不好,不說也罷。孔子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慨嘆,是因爲子西做人有問題。孔子對管仲的爲人無比稱道,認爲管仲做人做得很好。給他這樣高的評價,並不是因爲他是個政治家,他做了大官,官位顯赫並不能等價於做人成功,真正做到能稱爲一個“人”了,這纔算了不起。他當政期間,把齊國的另一個大夫伯氏家的三百里良田沒收了,導致伯氏一家窮困潦倒,但因爲他德行高尚,處事公平,說話做事都講原則,因此贏得朝廷內外的信服。伯氏一家一直到死,都對管仲的做法毫無怨恨。一個人能做到這一步,的確是很了不起的。無論做官、做事情,還是做學問,都要以做人爲基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爲做不好“人”而身敗名裂的。孔子的思想強調的就是修己治人,而且他把修己放在一切工作的前面,認爲只有做好了自己,纔有能力去做別的事。儒學強調,做人要正直,道德清白,精神高尚,行爲坦蕩。講仁慈、講友愛,始終不忘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如果做人都做不好,其他事情也就別提了。

14.10  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心得:孔子認爲富足了而不驕傲容易,貧窮時保持心態平和就難了。人在解決生活溫飽問題後,再去追求禮樂文明是不難做到的;但倘若總是生活在艱辛貧苦之中,就很難繼續保持平和的心態了,必然不堪其憂。君子當貧而無怨,人在經濟上富足了,通常會奢靡驕縱,人在經濟上貧窮,就會人窮志短,抱怨社會不公,在孔子看來,這些做法都是缺乏修養的表現。貧而有怨是常態,危害也很大,所以君子應該追求"貧而無怨"的精神境界。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加強道德修養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另外,平和的心態還有助於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與得失劃清界限,否則生活將失去依託。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把得失看得輕一些,這樣一來,很多我們所謂的"困境",也就微不足道了。所以,陷入貧窮並不可怕,有時候這種困境還能促進我們成熟,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則是修成"貧而無怨"美德的關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