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第3⃣️2⃣️1⃣️天

ps:每天不間斷學習,一輩子不間斷,那麼我們就自然會得到人生的真正快樂與幸福。每日讀論語,讓我們每天都在聖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進而能夠更輕鬆解決人生的各種狀態。

學習內容:

15·17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5·18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學習心得:

15.17  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說的都達不到義的標準,專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

心得:孔子在這裏揭示了一類人,這類人終日無所事事,有很多空餘時間,靠閒聊打發時間,說的話沒有任何意義。不僅如此,他們還常常賣弄小聰明。這種行爲對他人、對社會都沒有任何益處,這種人要有所成就是很困難的。聰明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一種特殊能力,擁有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在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時更加得心應手。聰明是一種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工具做事情。但是再好的工具也要使用正確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對事情的發展起反作用。聰明就是這樣,聰明才智用對了地方,就會促進社會發展,如各項發明創造就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這種聰明才智是大智慧;如果聰明才智用的不是地方,比如用它搞點陰謀詭計,逞口舌之利,算計別人或計較個人私利,這不僅對社會和他人無益,還有可能害了自己。這種賣弄,就是我們所說的小聰明。說起耍小聰明,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人本身不聰明,甚至是魯鈍的,但是自以爲很聰明,而且虛榮心比較強,一心想要表現,讓大家看看自己有多聰明。可想而知,這種人的賣弄必然是拙劣的,大家不僅不會覺得他聰明,還會把他當成笑柄。一種是這人確實非常聰明,但是自恃才高,不知內斂,過於張揚,這種人雖才華橫溢,但往往用不到點兒上,或者因不知收斂而遭人嫉恨,受到打擊迫害。不管是哪種情況,結果都不好,因此奉勸人們不要耍小聰明。總之,一個人不管是不是真聰明,都不能故意顯示自己的聰明,這樣才能夠保全自己,不至於受到別人的傷害。如果你處處耍小聰明,往往會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甚至還會因此送命。

15.18  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爲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忠誠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心得:這一章孔子提出了君子的四條行爲準則。以道義作爲修身的本質,並以禮制作爲載體來運行,通過謙遜來表達,通過誠信來圓滿地完成。這段孔老夫子給我們講到“君子義以爲質”,這是講操行,德行。這個“義”是循理的意思,事事都符合天理、符合道理,這就適宜了。所以義也是可以做爲宜字來講,義者宜也。一件事情合不合適、該不該做,那得看符不符合天理,或者說符不符合我們的良心,天理良心都能符合,這就是義。那麼“禮以行之”,這個“行”就是要辦事。行事做人當然都要講禮,“不學禮,無以立”,儒家特別重視禮。剛纔講的,義做爲本質,這是我們的德行,表現在外面的是禮。一個有德的君子肯定是彬彬有禮,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個質就是剛纔講的義,文就是禮,禮文。不可能說有操行的、本質好的人,外面的禮卻一點不象話,這個不可能,“誠於中而形於外”。當然禮一定要學,有德者必定歡喜學禮,一定是好學的。如果他不喜歡禮,這個人的德行就要打問號了。如果不懂禮,很容易得罪人,令人生煩惱。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會讓人生煩惱,他不忍心讓人生氣,生氣就等於是傷他的身體,有仁愛心的人,怎麼忍心這樣做?所以他肯定很樂意去學禮,“禮以行之”,處事待人皆用禮,這就能夠讓一切接觸你的人都生歡喜心。“孫以出之”,這個“孫”通謙遜那個遜字,它是通假,所以這裏不念孫,念遜,是謙遜的意思。“出”是指出言要謙遜。我們內心合乎義,外表合乎禮,這個是一個有德君子,但是不能夠驕傲,這一驕傲就什麼都不是。孔子講“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即使是再有才華,但是他驕傲或者是吝嗇,或者是兩者兼有,那這個人不足觀也已,不用再看了,再好也有限,好不到哪去。所以一定要謙遜,“謙受益,滿招損”。謙遜,這裏特別提出出言要謙遜,不能出言不遜,這是傲慢的表現。往往得罪人,遭禍殃,都是語言上沒有謹慎,所以孔子在這裏特別提出出言要謙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