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本書的思考

昨晚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裏瀏覽完了一本書,書的內容並沒有多少新鮮的立意,主要觀點很多都是從別的如麥克盧漢和尼爾波茲曼等作者書裏借用來的。之所以會說到自己讀的書,並不是在炫耀讀書的速度快,也不是想說明讀書種類的寬廣。

因爲很久多沒有完整的看完一本書,眼下的個人時間常常會被瑣碎之事,或是網絡上各類新聞及覺得好玩的東西吞噬殆盡。常常在一天的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頭腦裏回想整天都做了些什麼,然後有一大片的時間是不知去向了的。

這就得重新說回昨天的那本《淺薄》的書,碎片化的時間不知不覺的網絡侵蝕,大多數人多無法進入深度的思考了。作者又作了進一步的推導,他說網絡雖然讓人的知識的寬度增加了很多,但是現在的人的記憶裏和以前人完全不一樣了。因爲有了網絡搜索引擎,很多知識都能輕易獲得,所以在記憶上有了明顯的改變。至於說其變化是好是壞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

就個人的體感來說,近些年毫無疑問比過去的自己變得更“淵博”了,不過很多所謂的知識知識作爲一種談資而存在着。相對於十多年前,那是網絡並不普及,要看書只能去書店或圖書館——那時辦理的借閱卡都有很多張。

如果說閱讀或學習是有用的,那麼現實的一層未變就證明自己只不過是在自欺。現在還有清晰記憶的一個片段,是2009年的春節期間,只購買了一點生存所需的物質,在一間白天都是黑一片的租房,藉着屏幕發出的微弱光亮下,用了三天時間(六十小時左右)看完了紅樓夢。現在想看完一本《白癡》,沒有個三五個月還真不行的。

如果真如那本書的作者所言,互聯網讓我們變得更淺薄了,也不論淺薄是否只有貶義,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我們是互聯網的數據資源,還是互聯網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