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美好 靜待花開

2023年的春天終於來了,這是新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世間每一個春天的來臨,都意味着希望和新生,立春之日,也總會讓我們思緒萬千。小草發芽了嗎,河邊的柳樹綠了嗎,迎春花紅了嗎,桃花紅了嗎……我們是不是應該放下一切,快速去踏青,放風箏……

去年路過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還記得去年春天,在這戶人家裏,

我看見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緋紅美麗。

今年再次來到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了何處,

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春風中。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崔護,名爲《題都城南莊》。這首詩彷彿在向我們講述唐朝,一個與春天,與青春有關的故事。

崔護是唐德宗貞元年間博陵縣(今河北安平縣)的一位書生,出身於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即使偶爾偷閒出遊,也喜歡獨來獨往。

這一年的清明時節,崔護在長安進京趕考,結束後到都城南郊遊玩。一路上楊柳花飛、鶯燕啁鳴、暖陽和風、瑞氣宜人。

苦讀不知春已濃的崔護,頓覺身心清爽。一路漫行,看不盡的花紅綠柳,青山春水。他盡情享受着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渾然不知道路的遠近。

不知不覺中,崔護已經離城很遠,他忽然覺得有些腿痠口渴,尋思着找一處鄉野農家歇歇腳、討些水來喝,以便日落之前趕回城去。

這裏卻是僻野,幾乎沒有農家。他舉目四眺,望見不遠山坳處,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於是加快腳步朝山坳走去。

臨近山腳,這間茅屋被桃樹遮住,眼前是一片桃林:桃花灼灼,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讓人疑是誤入了桃花源中。

沿着桃林間的曲徑往裏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籬圍成的小院,院落簡樸雅潔。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簡陋卻整齊異常。崔護心想:“何方高人,隱居在如此別緻的地方。”

這時,崔護看到這家有位少女,便上前討茶喝。她託着茶盤從廚房中出來,她落落大方地喚一聲:“相公,請用茶。”崔護從思索中轉過神來,見少女粉白透紅的臉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淨的布衣,更加襯托出少女純真和靈秀,宛如一朵春風中的桃花,向人們展示着生命的風采。

少女令崔護難忘,第二年他城南訪舊,沒能見到她。回家後心裏一直放不下,數日之後再度前往城南尋訪,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讓我們刻骨銘心的詩句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每當春天來了,我們常常感嘆物是人非,珍惜春光。


子宇一直沒有回紫薇園,在錦苑住得很快樂,他會和我們呆到下週六燒七以後,纔回自己家。這幾天,除了指導他的作業,就不能做自己的事。

趁子宇還沒有起牀,就煮上一壺果茶,用紅茶煮蘋果或者是橙子。看看央視財經頻道的“第一時間”和讀書頻道的好書介紹,瞭解新聞,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了解好書。

子宇起來了,關了電視,給他準備早餐,他開始朗讀半個的《米小圈上學記》。子宇吃了早餐後,開始寫每日一句話,然後做思維訓練。

雖然沒有看自己的書,專注地陪伴子宇學習,也在他的閱讀中閱讀了《米小圈上學記》和課外讀物。子宇還特別神氣地說:“以前是奶奶帶動我讀書,現在是我帶動奶奶讀書了……”“你是奶奶的乖孫子!”我爲他點贊,他更開心了。

在陪子宇做思維訓練的時候,他說鳥是黑色的,我想他是不是在說烏鴉,於是在百度上搜了鸚鵡和園丁鳥給他看,他才發現鳥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

在寫每日一句話的時候,寫到立春了,又給他講了立春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子宇說:“今天立春,就讀一讀關於立春的詩。”就選了宋朝白玉蟾的《立春》:

東風吹散梅梢雪,

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

百花富貴草精神。

晚上去新區燒七,鄰居看到我們都熱情地打招呼。熟悉的新區,只是永遠沒有了父親的身影。燒完七,外出準備去建設路口喫中餐。

來到江湖餐館,這裏需要等待,已經排了幾十個人。又往前走,走了好幾家餐館,也都要排隊等待。最後,只好去了一家蒼蠅館子,雖然不排隊,但是點的菜都沒有了,只好將就喫。

分別的時候,我說春暖花開了,帶上孩子們去北湖露營,大人就享受生活享受春光,喝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