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到底是什么?

齐帆齐微课【日更1044天】            绿叶青山香满路,垂芳玉桂才情疏

比喻,你们从小学就学,但是真正能明白并灵活运用比喻的孩子,并不多,今天,我先给大家说说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把A比作B,比如“脸像苹果”,在这里呢,请大家记住比喻的“2、3、4、四”。

一、“2”是什么?

“2”就是比喻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是不同类的事物。比如“你长的像你妈妈”“他壮的像运动员”都不是比喻,如果说“她长的像花朵一样好看”“他壮的像头牛”这就是比喻了。

其二,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这个就很好理解,我就不举例子。

二、“3”是什么?

“3”就是比喻的三个部分:一是本体(脸),二是比喻词(像、仿佛、……似的、似等等),三是喻体(苹果)。

这个要记清楚,因为在初中会遇到仿写句子,比如下面的例题:

例1: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

⑴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纪念碑就像……。

⑵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

……就像纪念碑。

三、“4”是什么?

“4”啊,就是比喻答题的四个步骤,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看上面这首诗个,赏析“唯有相思似春色”。

语文考试中的“赏析”题,我们的第一思路就是“修辞手法”,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呢?对,是比喻。答题步骤如下:

1、这句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把“相思”比作“春天的景色”

3、比喻的作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结合诗文具体分析:惜别之情。

关于“化无形为有形”啊,我再给大家一个例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哦“愁”比作“一江春水”,还有李清照《武陵春·春晚》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把无形的“愁”化作了有形,我说明白了吗?哈哈。

四、“四”是什么呢?

所谓“四”,就是四种比喻,分别是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明喻,说白了,就是明明白白的比喻,你们从小学就学,比如“脸像苹果”,比喻词有“仿佛、好像”等等。这个简单,我就不展开了啊。

2、暗喻,和明喻相比较,就是比喻词不太一样,常用的有“是、成了、变成”等,比如“两瓶啤酒下肚,他的脸就成了猪肝”。

3、借喻,这个一直是考试的丢分点,一定要记清楚啊。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中有两种比喻,一个是明喻,把“矮松”比作“看护妇”。

另一种比喻,就是借喻了,到底什么事借喻呢?说白了,就是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只出现喻体(一髻儿白花),你仔细分析一下,就明白了,是“落在松树上的雪”像戴在看护妇头上的“一髻儿白花”,你明白了吗?如果还不明白,高中的你可以去看一篇小说《一条鱼的狂奔》,其中就用了借喻,把“农民工”比作一条“鱼”。

4、博喻,这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本体,好几个喻体,比如“天上的星星,像街灯,像眼睛,还像……”

好了,朋友们,后面陆续会在语文公号上给大家分享:比喻会怎么考你呢?18种比喻,你都知道吗……

如果你家孩儿需要,就去公号看……

2022年度写作营日更千字文第(34)篇1300字,累计493216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