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一树梅…

年前年后,众花友看罢梅花,看樱花,又穿插溜鸟,逛园集结的,总之是将追花潮飙升至新高。

反观自己,直到正月过半,才从诸多琐事中脱身,迎头赶上吧。

癸卯兔年,未留意群中第一朵梅花绽放,却赶场了冬末一棵树上梅开的大片。

还央了花友晒了再晒,到最后她连群友拍得梅图也发来了,而且大约是花友间心有灵犀,卯得都是一棵树上的梅景。

于是这棵树上的梅花被花友拍到极致,也让人赏到尽兴。

据花友讲,这棵树位于某茶场附近,离市区远,对于我来讲不论远近,都是千山万水的间隔,而隔屏赏梅,又让人有了近在咫尺,身临其境的领悟。

那么今日更文,就从共享一棵树的梅图开启…

图中所示,是无数次想象过的画面,梅就静静的立在高处,不能与荒野之浩大,与亭台之古韵相媲美,却难掩其自内而外的清雅。

而我就想立在这棵树下,任由似有若无的梅香萦绕左右,任由风起时艳遇一场场簌簌的梅花雨。

倘若再辟出一隅,在树下置一茶席,那样的风雅,更是无与伦比。

不止是《山园小梅》中展示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生动,还要加上“把茶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唯美。

那么,这趟梅遇算全乎了。

也想信步绕着那条小径赏读,透过树影斑驳,衬了天蓝蓝,草绿绿,再隔了篱笆墙的遮挡,突然间觉得视线感被弱化了,而人却不由自主被晕醉在一簇簇的梅间。

一时间,分不清是周遭沾了梅影,愈发的动人,还是梅浸染了周遭,让色彩生动起来。

不知不觉,又乱了思绪。

此时,再隔了窗櫺赏梅时,又是另一番的景致。

梅花或稠密或稀疏,搁浅在窗前,也正如梅花香或迎面扑来,或丝丝缕缕浸入一般。

此刻,就觉得无论是浓郁还是轻浅,也不论是花美还是拍花人角度极佳,都是心中最美的样子。

也试着换一个视野去读图,竟发觉在光与影的交错下,梅花朵朵似千羽般地散落枝头,就如同将爱与希望播撒开来一样。

直到衬得,那些含苞待放的花儿呈娇娇柔柔,而那些展颜欢笑的花儿迸发出生机盎然,直至将冬的收尾写意成绝唱。

此时,再仰望这棵树时,恍然觉得一颦一笑皆有风情万种之貌。

当暮光普照时,小窗轻启,余光从窗间射出,那几枝梅花又以其莞然一笑的灿然,再度让人有了顾盼生辉的愉悦感。

那刻,方知恋上这棵树不是偶然,也不是突然,而是必然。

关于梅,关于咏梅诗,从孩童到耄耋,不论知识渊博否,只要遇见,总能吟唱几句。

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再到“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不胜枚举。

梅之美,孤高绝俗、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所彰显出一任群芳妒的丰姿气节一般,咏梅诗与之相配,也是相得益彰。

而“梅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其品行与灵魂,早已深深烙印在记忆中,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此时,再看花友的这幅梅图,又读出了一种别样的情怀。

梅花花期虽短,却惊艳了整个冬日,正如花友们,或许每一个人只是众爱花爱草中的默默无闻,不起眼的一分子,但只要矢志不渝,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发光体,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愿年年岁岁,众花友热爱如初,齐赏一处花,共赏一树梅,然后人随花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