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第2⃣️9⃣️5⃣️天

ps:每天不間斷學習,一輩子不間斷,那麼我們就自然會得到人生的真正快樂與幸福。每日讀論語,讓我們每天都在聖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進而能夠更輕鬆解決人生的各種狀態。

學習內容:

14·15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4·16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心得體會:

14.15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齊桓公正派而不詭詐。”

心得:孔子評價春秋兩位著名的霸主時說,晉文公善於搞權詐而爲人不正道,齊桓公爲人正道而不善於搞權詐。從言語中可知,他對晉文公的作爲有些不以爲然。不管孔子對齊桓晉文的評價是否公允,但其闡述的政治思想卻是極有價值的。他認爲,一個國家或政府,如果在政治上採用陰謀詭計,而不重視道德仁義,這個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如果這個基礎不牢,政權也很難長久,最終必將導致敗亡。 綜觀歷史,我們不能不說孔子智慧深邃,目光獨到。靠詭詐得天下,要比走正道創建的政權多得多,但多數都不能長久。不僅國家政權,其他事業也是同樣。也就是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正派的心,那樣取得的成績才能保持長久。否則,你玩詭計,耍陰謀,可能贏得一時一事,但是這種勝利是暫時的,是不能長久的。在失去詭詐的所得的時候,下場往往很悲慘。

14.16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心得: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糾被殺了,召忽自殺以殉其主,而管仲卻沒有死,不僅如此,他還歸服了其主的政敵,擔任了宰相,這樣的行爲應當屬於對其主的不忠。但孔子在這裏卻認爲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息兵戈而解紛爭,使天下由此而安,爲維護和平作出了貢獻,這就是他的“仁德”,值得稱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