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读《华杉讲透论语》16:精益求精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

子贡问:“一个人如果贫穷而不谄媚,富贵也不骄傲,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也不错吧。不过,不如贫穷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啊!”

子贡觉得老师的话,感慨地说:“那《诗经》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切磋’,是指治骨角,用道具切,再用锦铴磋,是精益再求其精。‘琢磨’,是指治玉器,以椎凿琢,再以砂石磨,是密而益求其密。”

学问之道,义理无穷,博大精深,你不去切磋琢磨,就没法到那精密之处。

孔子听了很高兴,说:“赐呀!”——“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名叫端木赐。

孔子说:“赐呀!不错!这样就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告诉你我已经说的道理,你就能推想到我还没说出来的意思,学问哪,就是要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凡事若能举一返三、精益求精,其中的道理就通了,且易于理解和内化吸收。量的积累只能见其高大,而切磋琢磨,才有机会见其深厚。无论是读书还是作文章,都要有善于钻研、交流的勇气,这是达成飞跃的必经之路。

平时交流、读书、写文章,停留在点赞、浏览或是泛泛的评论上,还不如安下心来去读经典书籍,理解消化。若是能像陶老师和汐暮一样,或者在写作群同周老师和各位伙伴们时常交流,让“道”深入本心,不断实践,我们的目标和口号才能变成真正的现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