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後半程

對衰老和死亡的話題在我們的文化中常常是避諱談及的,就僅僅關於一個人的死亡都要有很多種的說法。這就有點類似於封建王朝爲了避長者和尊重諱,每當遇到含有長輩或權貴之人的名字時,都會選擇用別字來代替,正當遇到要閱讀處改字的時候,也會用其它的音調來唸出。

這篇文章應算得上昨天《回鄉記》的續篇,當初在頭腦裏大概地將文章主題構思過一遍,但信馬由繮的寫道最後發現根本就不是原初想要表達的意思,所以也就有了這一篇文章的註解。

曾經看過一個小文章,有個教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狀況,說:如果有個不會說話,也不能識字,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同時當他不舒服和餓了的時候只會哇哇大哭的人,請問你們有願意照顧他的嗎?是的,教授說的這人是剛出生的嬰兒。

我們這個社會更偏愛和寬容的是年輕人,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年輕意味着有無限可能,而這無限的可能就可容納一定的錯誤。然而年輕是否真能就是最好的,是否中年老年人都需向新生代少年無限討好,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如上面教授所講的那樣,後面如果把這個人換作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老年人呢?

人生就是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如果要說人和人會有那些不同的地方,那麼就是有的人可能會少了生死之間的“老病”。在死亡之前如果沒有疾病的折磨,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該稱得上是一件幸運的事了。然而大多數人在死亡之前會面臨病痛折磨,在這或長或短的時間裏,生命的質量也一定會隨之而降低很多,更不用說人生爲之努力的榮譽和尊嚴等東西。

人也是天性是懼怕死亡的,儘管有些在平日口口聲聲說如何如何不怕死亡的人,正當在面臨疾病折磨,身體再多番治療,渾身插滿維繫生命的塑膠管時,他們中的絕多數還是會向死亡低頭。

不論是我們日常聽到的中年危機或是老年孤寡等詞彙時,這些無疑都是人生中的一個個轉折點:中年的遲滯和猶疑是由青春時的翩躚雀躍轉入而來,而後又是從步伐沉重的中年跌入行動遲緩頭腦昏聵的衰朽老年人。

同樣的老年階段,在鄉村的老人是煢煢立身於村頭或地頭形單影隻,而城裏的老人是隱沒於一片熱鬧和喧譁背後的孤獨,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卻又面臨着相似的境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