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暗示的背後


不得不暗示的背後


        由於隔代理念的差異,對孫輩的教育,一些明智的祖父母,爲了樹立兒子兒媳在孫輩心中的權威,往往真正地“退居二線”,不再“衝鋒陷陣”地作爲教育主力,不是礙手礙腳地干涉子女對孫子的教育,而是保留意見,隱忍自己的態度,有可能的話,多以暗示的方法出現。

        由於現實的特殊情況,好幾個月沒有路遇過我的那位高齡還在做學問搞研究的老師。以前去公園鍛鍊時,他經常去超市買菜,我們幾乎幾天就會在路上碰見他。幾天前,小寶爺在家還提說道:不知道楊老師他們現在怎麼樣?有沒有陽過?昨天出去散步,小寶爺視力很好,竟然遠遠地發現對面的楊老師走來,他肯定又出來買菜了。

        我們等在馬路這邊,小寶爺埋怨我說:“你過年時節,又不給老師去拜年。”我說:“你不是不知道,他好幾年都不讓去拜年。不干擾最好。”

      老師過來了,我們三個人在路口聊了一會兒。說起怎樣當爺爺奶奶時,他敘述了自己怎樣對孫子教育的一件事情。

        老師那清華博士畢業的兒子,對自己兒子的學習成績有焦慮表現,特別是對語文成績不滿意,他發了兒子的語文考試卷給老師看。老師對孫子的試卷很重視,舉一反三,對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對問題如何思維,出錯誤原因,相關知識拓展等做了研究,像做他作學問搞研究一樣,寫了十來頁的應對方案,準備給孫子講一講的。但他兒子說過孫子的學習現狀之後,並沒有讓他對孫子進行輔導,他的思考方案,等於閒置下來了。老師說兒子不再講了,但他放不下孫子的教育,關注着孫子的學習情況,又不能明白地直接給孫子講,加上祖孫又不在一個城市裏住,就採取暗示的辦法。他說他就給他兒子發一些相關的資料,哪怕他沒有時間去看,發一百條,有一條看了,有一條有用,都是好的。

        暗示,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不直接表露觀點,給兒子一個選擇決定的餘地,不是強迫兒子必須接受自己的觀點,那怕是大學教授。兒子的子女教育,是兒子兒媳的責任。

        爲了在孫輩的教育問題上,不與兒子兒媳發生衝突,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當祖輩的,只要做好配合就好。整裝待發,需要時召之即來能用得上。當然,子女若需要、認可、尊重父輩的教育理念,就沒必要怪挖抹角地暗示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爺爺奶奶們,定位好自己對孫子的教育角色,不干擾,作配合。當好子女的後勤保障人員,不是這樣嗎?您認爲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