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營·明清ll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它展現了中國領先於世界的航海科技,更彰顯出了明朝泱泱大國的不凡氣勢。

那麼,鄭和怎樣的人,他下西洋又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永樂三年,即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組織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這一船隊共有船隻62艘,船上有水手船施衛兵工匠醫生翻譯共27800人,其中最大的船長44丈寬18丈,可以容納1000多人,使當時用於海上航行最大的船隻,除此之外,船上還配置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導航設備,如航海圖羅盤針等。

明成祖在即位之初就打造這樣一支強大的船隊,其目的不是用於戰爭,而是用於遠洋航行,中國自秦漢時期就開始通過海路與外國進行交往,但是,像明朝這樣特意組建一支組織精密規模龐大的船隊卻從來不曾有過。

對於這一超越前人的壯舉,人們不免要對明成祖此舉的真正意圖進行猜測。

有人認爲,明成祖稱帝之後,國力有了較大提高,於是,他試圖通過航海的方式來展示明朝雄厚的國力,宣揚國威。同時,也藉此促進明朝與西洋各國的友好往來。

還有人認爲,當時西洋各國盛產象牙香料寶石等物,這些對明成祖和其他皇室成員很有吸引力,爲了能獲得這些異域珍寶,明成祖才傾力打造了這支遠洋船隊。

最具傳奇色彩的猜測則是傳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攻佔南京,使建文帝朱允文並沒有死於戰火之中,而是流亡海外使徒東山再起,爲了防患於未然,明成祖便組織了這樣一支船隊,讓其再下西洋的途中祕密查訪朱允文的下落。

出海遠航,責任重大,該由誰來統帥呢?

這個人要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識,同時必須懂兵法善謀略,具有軍事指揮才能,同時,又要熟悉西洋各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等,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歷史的重任最終落到了鄭和肩上。

事實證明,朱棣的選擇是正確的,鄭和果然不負衆望,出色地完成了遠航任務。

當時的西洋指的是現在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帶,1405年,鄭和率領船隊浩浩蕩蕩地從劉家港出發,正式開始了下西洋的征程。此後,鄭和又在1408年、1412年、1413年、1421年、1424年和1430年先後七次率領船隊出使西洋,總共歷時29年。

在這七次遠航中,鄭和率領規模龐大的船隊跨越亞非二洲,先後對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肯尼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友好訪問。

由於鄭和所率領的船隊都滿載着瓷器茶葉絲綢金銀等國內的精美產品,由此人們都稱他們的船隻爲寶船。

鄭和每到一國,就像其國王贈送禮物,希望與其建立友好關係,同時用船上所載貨物與各國商民和平交易,以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貴重商品。

此外,團隊到達斯里蘭卡時,還向島上大肆施捨了大量金銀供物彩妝等物,並立碑紀念。

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給亞非各國留下了良好印象,受到各國的盛情款待,有些國家至今還保留着鄭和航海時的古蹟,如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有三寶壟,三寶硐等,見證了當時的友好交往。

鄭和船隊七次遠航,最遠的一次到達了赤道以南的非洲東海岸,這比意大利人哥倫布和葡萄牙人達加馬,發現新航路要早半個多世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是中國對世界航海事業的巨大貢獻。

更值得一提的是,鄭和下西洋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方針,並不像歐洲冒險家那樣對亞非各國採取掠奪,屠殺的政策,鄭和之所以長期受到人民的尊敬,也正在於此,同時,鄭和下西洋也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鄭和遠航期間,南洋和西洋的許多國王使臣和商隊都曾絡繹不絕的來到中國,位於今天菲律賓蘇祿羣島上的蘇祿國國王,於1417年率300多人訪問中國。

但在歸國途中不幸病死於山東德州,明成祖派人爲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此後,歷代皇帝還多次對他的靈墓進行維修,深切的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菲律賓國王的悼念之情。

鄭和第六次航海士隨同前來的有國禮等十幾個國家的使臣和商人,共計1200多人,其中還包括許多波斯灣國家的使者。

鄭和下西洋使明朝威名遠揚,但是他所奉行的朝貢貿易不計經濟效益,只看重政治影響,七下西洋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加之明朝政治日益腐敗,國勢漸趨衰弱,航海的壯舉也悄然結束了,但是鄭和及其船隊所體現的開拓精神頑強精神,後人應該銘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