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明清ll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展现了中国领先于世界的航海科技,更彰显出了明朝泱泱大国的不凡气势。

那么,郑和怎样的人,他下西洋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这一船队共有船只62艘,船上有水手船施卫兵工匠医生翻译共27800人,其中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可以容纳1000多人,使当时用于海上航行最大的船只,除此之外,船上还配置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设备,如航海图罗盘针等。

明成祖在即位之初就打造这样一支强大的船队,其目的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用于远洋航行,中国自秦汉时期就开始通过海路与外国进行交往,但是,像明朝这样特意组建一支组织精密规模庞大的船队却从来不曾有过。

对于这一超越前人的壮举,人们不免要对明成祖此举的真正意图进行猜测。

有人认为,明成祖称帝之后,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于是,他试图通过航海的方式来展示明朝雄厚的国力,宣扬国威。同时,也借此促进明朝与西洋各国的友好往来。

还有人认为,当时西洋各国盛产象牙香料宝石等物,这些对明成祖和其他皇室成员很有吸引力,为了能获得这些异域珍宝,明成祖才倾力打造了这支远洋船队。

最具传奇色彩的猜测则是传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攻占南京,使建文帝朱允文并没有死于战火之中,而是流亡海外使徒东山再起,为了防患于未然,明成祖便组织了这样一支船队,让其再下西洋的途中秘密查访朱允文的下落。

出海远航,责任重大,该由谁来统帅呢?

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同时必须懂兵法善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又要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到了郑和肩上。

事实证明,朱棣的选择是正确的,郑和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远航任务。

当时的西洋指的是现在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带,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刘家港出发,正式开始了下西洋的征程。此后,郑和又在1408年、1412年、1413年、1421年、1424年和1430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共历时29年。

在这七次远航中,郑和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跨越亚非二洲,先后对今天的越南柬埔寨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

由于郑和所率领的船队都满载着瓷器茶叶丝绸金银等国内的精美产品,由此人们都称他们的船只为宝船。

郑和每到一国,就像其国王赠送礼物,希望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同时用船上所载货物与各国商民和平交易,以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贵重商品。

此外,团队到达斯里兰卡时,还向岛上大肆施舍了大量金银供物彩妆等物,并立碑纪念。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给亚非各国留下了良好印象,受到各国的盛情款待,有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郑和航海时的古迹,如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垄,三宝硐等,见证了当时的友好交往。

郑和船队七次远航,最远的一次到达了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这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和葡萄牙人达加马,发现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更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方针,并不像欧洲冒险家那样对亚非各国采取掠夺,屠杀的政策,郑和之所以长期受到人民的尊敬,也正在于此,同时,郑和下西洋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郑和远航期间,南洋和西洋的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都曾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国,位于今天菲律宾苏禄群岛上的苏禄国国王,于1417年率300多人访问中国。

但在归国途中不幸病死于山东德州,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此后,历代皇帝还多次对他的灵墓进行维修,深切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菲律宾国王的悼念之情。

郑和第六次航海士随同前来的有国礼等十几个国家的使臣和商人,共计1200多人,其中还包括许多波斯湾国家的使者。

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威名远扬,但是他所奉行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只看重政治影响,七下西洋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加之明朝政治日益腐败,国势渐趋衰弱,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了,但是郑和及其船队所体现的开拓精神顽强精神,后人应该铭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