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震烁古今,一场战,青史永垂

      他,一个不按理出牌的浑小子,一位敢与世俗抗争的愤青,一名屡和上司顶撞二愣子。他,一辈子只打了一次战,却功不输卫,霍,换来华夏边陲长期安宁。他,一句话,千百年来,激励多少热血沸腾的人们,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赳国难,义无反顾。他就是西汉末年,汉元帝时,仅仅是西域都护府军事指挥官的副手,陈汤。

      这个家贫读不起书却矢志不移的穷子小子,多次因读书借贷无力归还的无赖,不甘贫贱,千里迢迢,从山东只身来到繁华无比的京城长安,忍气吞声,求爷告奶,竟然当了官,仅管不过是御缮房的采购。他是个抓住机会就不撒手的主,和权贵攀上了关系,在即将飞腾鸿达之时,竟然顶着父死回乡三年守丧不上报的风险,被逮捕入狱。好不容易出了狱的他,愈挫愈勇。既然朝廷当官不可能,那就投身边关赌一把。几经周折,终于谋得巡视西域诸国特派员(副的)一职。是金子在哪里就会发光,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副巡视员,硬是干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打出一场千古扬名的战役,说出了名垂千古的一句话。

        西汉末年的匈奴从五单于互斗,到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撕打,在呼韩邪降汉后,已是雄风锐减,风雨飘摇。但这个郅支单于和西汉朝廷斗心眼,耍手段。一方面上书朝廷卑躬膝,一方面以大国自居,和康居国王狼狈为奸,威胁勒索西域的乌孙,大宛国。尤为可恨的是折辱至死汉使者谷吉,扣压三批要求归还使者谷吉尸体的使者,并百般侮辱,还恬不知耻上书说,决计归顺强汉,还将遣子入朝作人质。

          此时的西汉自汉武年打匈奴亏了老本,国力不支,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陈汤和他的顶头上可甘延寿就是在汉元帝息事宁人,勿挑战端的旨意下,担任西域都护骑都尉的正副职。然而尽管磨嘴皮子与匈奴据理力争,不过是秀才见兵。如此下去,正如陈汤分析,“城郭诸国(西域都护府和乌孙,大宛)危矣”,以此类推,大汉好不容易拼家底打下的大好形势将不复存在,匈奴铁蹄又会蹂躏大汉绵绣江山。怎么办?只有打!

        但是,陈汤摊上柔弱寡断的顶头上司汉元帝,一群围绕朝廷周围以丞相匡衡(“凿壁偷光”的勤奋儿,贪得无厌的大官僚)为首的百官,兼承以和为贵的策略,要和匈奴打仗,“事必不从”。陈汤的一番分析,使原本同意打的一把手甘延寿傻眼了,犹豫不决。在这千钓一发之刻,陈汤挺身而出,趁甘延寿病(装病?)时,竟然作出石破天惊,冒天下之大韪举动,“矫制”(假传圣旨)征发车师国屯田之兵和乌孙,大宛军队计四万人,整装待发。躺在病床上的甘延寿听说惊出一身冷汗,一蹦而起,趿拉着鞋追出去喝止。但面对按剑怒斥“竖子”敢在大军出征前动摇军心吗?无可奈何,“遂从之″。一方面上述朝廷不得已“矫制”出兵的理由,一方面兵分六支,终分两路:一把手甘延寿率兵阻挡匈奴援兵康居军队,一面由二把手陈汤率领主力攻打郅支单于的都城。

      此时郅支单于正在土城上耀武扬威,数百名甲士在城上枕戈待止,百余兵骑兵奔驰城下,百余各步乒夹门列阵。在城上的匈奴人对城下的汉兵肆无忌惮挑逗“上来呀”,可谓嚣张之极。陈汤排兵布阵,四面围城,用大楯杵掩打,砸毁城墙,冲撞城门,用大黄弩放射,退居内宫木城之中匈奴人惨败,郅支单于竟然让自己阏氏,夫人(皇妃)都携弓守城。他被飞箭射中鼻子,“诸夫人颇死”。司马光记载“夜过半,木城穿”,在汉军火攻纵入之时,郅支单于被四面八方闯入的汉军冲击下,“被创死”,至此狂妄不可一世,狡诈无与匹敌的郅支单于,又被汉将杜勋割下死不暝目的脑袋。此一役,扬大汉之国威,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元气殆尽,换来西域边塞300年之安宁。一生仅打一次战役的陈汤,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堪称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大汉又一战神。他假传圣旨,并能全身而退并战功卓越的胆识,出身卑微不甘屈人之下奋力一博的精神,敢和昏庸无能的上叫板的并让其心悦诚服并肩作战的勇气,令人折服。

      他的一句话,谌称是解放军的铿锵誓言,华夏人引以为荣的豪言壮语,威胁中国敌对势力的霸气宣战,那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将军,我们记住了!!!

            2023年2月10日于上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