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画话”九十

“任之画话”九十《笔》

        不幸成为书生,沦于杨雄所瞧不起的“壮夫不为”。没有办法,无用书生一管笔,鲁迅的笔有大力,可以是投枪,可是,我却做不到,只是吟风弄月,写些无用的文字而已。

      这笔,当然是喻意,却也真有,现在换笔,已不必真的握笔操觚了,所以,喻义比实有更重要。不过,毕竟用了大半生的笔,即在当下,手机上手指代笔,也还是念念不忘于笔。

        当然,现在用得最多的还是毛笔,可以满足我涂鸦的欲望。而从前不离手的钢笔,却已都束诸高阁,很有些对不起它了。

      对钢笔我是很有感情的,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用钢笔,到真正的电脑写作,三十多年里,我究竟用废了多少支笔?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更喜欢笔划较粗的钢笔,一手字其实并不漂亮,颇是潦草,但写得很快。当年所手写的稿常被人吐嘈。不过,看习惯了的人却也可以看得懂,并无障碍。 

      我有一支英雄牌的金笔,记得八十年代初买的,很贵。我那时已经工作了,工资是三十七元,这笔就要十几或二十元(具体已忘记),但我还是咬咬牙买下来。

        这笔真的好,使用起来,比后来我买的国外名牌如派克等都好,可以说,得心应手。我一直用到了二千年之后,写了不少文字。可惜,后来真的没办法修理了,——笔头磨损得太严重,已没办法用了,只好换笔。但换了好几支笔,终不尽人意。

      近日,偶见有同款的钢笔卖,是九十年代生产的,价仅十元。虽然知道不可能有从前的质量了,但出于感情,还是买下。现在,虽然已不必用它写文字了,但偶尔写写字,权当一种消遣,却也不错,当然更多的是一种纪念。

      我不收藏钢笔,但这些年来,因种种原因,更多的还是感情上的难以割舍,也藏有不少钢笔,国内国外的名牌都有。

      想想也很可笑,不说现在几乎不用了,就是当年使用钢笔时,越是价格贵的名牌,自己越舍不得用。记得读孙犁的文章,他也有这一种习惯,人送的好笔总是收藏着,所常用的不过极普通者。这似乎令人费解,你说是悭吝,还是惜物?都说不清楚。

        当然,写文章跟笔的贵或贱并无关系,鲁迅的文章都是很贱值的“金不换”毛笔写的,却何尝减其光芒?

      不过,用得习惯,而且自己喜欢的笔,写时还是不同,起码心情舒畅。张中行先生说过,他用惯了一支外国名牌钢笔,后来出了问题,不得不另换一支,是国外另一名牌的笔,质量当然不必说,可是他说,写时总归是觉得不得劲。

      现在,大多数作家都不用钢笔了,改为电脑写作。但贾平凹仍坚持用钢笔写作。听说刘恒也坚持用笔,是更古老的蘸水钢笔,——因为不好买,他碰到时总一次买了许多笔尖。这说是坚持,或者更是一种写作的习惯,已经改不了,或者改了之后,他们害怕对写作会有不利的影响。据言,国外有作家写作时喜欢不断换种种笔的,否则,就写不下去。

      其实,写作中的这种情况,不可理喻,却是存在的,什么原因,恐怕谁也无从解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