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雨

有一位領導講他當年剛從市裏面調到一個縣裏工作時,想了解貧困農民的生活,於是常常離開公路,沿着山路,走路進山裏去看望大山裏面的農戶。

有一次,他走進了一個村子裏,正在和村子裏的農民聊天,這時跑過來一箇中年男人,說他沒飯吃了。他問村幹部,村幹部說這個人是村子裏出了名的貧困戶。

於是,領導跟着這人去看了看。的確是窮,家徒四壁,屋子裏可以說一件像樣的東西也沒有,米缸也空了,牀上鋪的是稻草,連鋪的棉絮都沒有。

回去的路上,領導留意到這家貧困戶的房子,位於山裏人出山去集鎮的必經之路上,如果辦個碾米店應該是不錯的,如此這家人就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從而脫貧了。

於是,這位熱心腸的領導就跟相關部門的一個負責人打了個招呼,請他幫忙落實這個事情。過了不久,這個負責人跟領導彙報了,說電拉過去了,機器也安裝好了,現在碾米店已經開業,生意正常。

領導原本以爲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誰知,過了兩三個月,那個貧困戶竟然進城找到這位領導,說他還是有了上頓沒下頓,要賴在他這兒不走了。

領導連忙把那個部門負責人叫來讓其把人領回去,並務必瞭解清楚這個貧困戶目前情況和脫不了貧的緣由。第二天,那個部門負責人就過來找領導了。原來,那個碾米店已經不復存在。那些個機器、甚至那些電線,都被那個貧困戶賣給別人了。

領導大驚失色,問負責人什麼緣故。原來這個貧困戶是個酒鬼,他把碾米店值錢的所有東西,都拿去換錢買酒喝了。

我在農村去工作過一段時間,知道這位領導講的都是實情,農村扶貧,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改變人的思想,這個貧,是摘不掉的。扶貧工作必須要做到“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其實,在農村,以前有大量的貧困羣衆,在前一階段的扶貧攻堅戰中通過政府扶持帶動和自身勤勞致富,逐步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但還有極少數人還沒能脫貧,這些人就是被動地“等”、“靠”、“要”,甚至覺得“誰窮誰佔理”,甘願守着貧困,等着救濟補貼,希望“天上掉餡餅”;送來畜苗、禽苗幫扶搞畜牧養殖,他們竟要求把管護工也送來,有的甚至宰殺了喫肉。

有些年富力強的村民也甘心躋身貧困戶當中,上午扶貧物資發到手,下午轉手倒賣,隔天向政府哭窮;有些老“光棍”要求發個媳婦;還有些拿着幫扶款,直接去棋牌室,錢花光了,找幫扶幹部,你要不給我錢,我就給檢查組說你壓根不關心我們貧困戶,到時候追你的責任。

這些現象在扶貧工作中屢見不鮮。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關鍵在人,要幫助貧困戶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樹立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鬥志。以安於貧困爲恥,以勤勞致富爲榮。

要幫助困難羣衆着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送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滿足一時之需;讓貧困羣衆掌握一技之長,纔是脫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

一技在手,喫穿不愁。“扶腦袋”比“扶口袋”更重要。扶貧要根據實際需求爲貧困羣衆量體裁衣,要把最新的科技知識、把最實用的生產技術、把最切合實際的致富思路和最新的市場信息送到貧困戶手中,幫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換來長久的富足。

“扶智”更要從長遠着手,緊抓“教育扶貧”這個根本方向,既扶“今天”,更扶“明天”,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普遍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遠離貧困,並可以實現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扶智、治愚是何等的重要。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羣衆真正富裕起來。這種富裕不僅是物質上的富裕,還得是精神上的富裕,要讓廣大農民羣衆做幸福農民,就必須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更加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