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雨

有一位领导讲他当年刚从市里面调到一个县里工作时,想了解贫困农民的生活,于是常常离开公路,沿着山路,走路进山里去看望大山里面的农户。

有一次,他走进了一个村子里,正在和村子里的农民聊天,这时跑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说他没饭吃了。他问村干部,村干部说这个人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于是,领导跟着这人去看了看。的确是穷,家徒四壁,屋子里可以说一件像样的东西也没有,米缸也空了,床上铺的是稻草,连铺的棉絮都没有。

回去的路上,领导留意到这家贫困户的房子,位于山里人出山去集镇的必经之路上,如果办个碾米店应该是不错的,如此这家人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脱贫了。

于是,这位热心肠的领导就跟相关部门的一个负责人打了个招呼,请他帮忙落实这个事情。过了不久,这个负责人跟领导汇报了,说电拉过去了,机器也安装好了,现在碾米店已经开业,生意正常。

领导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过了两三个月,那个贫困户竟然进城找到这位领导,说他还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要赖在他这儿不走了。

领导连忙把那个部门负责人叫来让其把人领回去,并务必了解清楚这个贫困户目前情况和脱不了贫的缘由。第二天,那个部门负责人就过来找领导了。原来,那个碾米店已经不复存在。那些个机器、甚至那些电线,都被那个贫困户卖给别人了。

领导大惊失色,问负责人什么缘故。原来这个贫困户是个酒鬼,他把碾米店值钱的所有东西,都拿去换钱买酒喝了。

我在农村去工作过一段时间,知道这位领导讲的都是实情,农村扶贫,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改变人的思想,这个贫,是摘不掉的。扶贫工作必须要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其实,在农村,以前有大量的贫困群众,在前一阶段的扶贫攻坚战中通过政府扶持带动和自身勤劳致富,逐步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但还有极少数人还没能脱贫,这些人就是被动地“等”、“靠”、“要”,甚至觉得“谁穷谁占理”,甘愿守着贫困,等着救济补贴,希望“天上掉馅饼”;送来畜苗、禽苗帮扶搞畜牧养殖,他们竟要求把管护工也送来,有的甚至宰杀了吃肉。

有些年富力强的村民也甘心跻身贫困户当中,上午扶贫物资发到手,下午转手倒卖,隔天向政府哭穷;有些老“光棍”要求发个媳妇;还有些拿着帮扶款,直接去棋牌室,钱花光了,找帮扶干部,你要不给我钱,我就给检查组说你压根不关心我们贫困户,到时候追你的责任。

这些现象在扶贫工作中屡见不鲜。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要帮助贫困户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以安于贫困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

要帮助困难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满足一时之需;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才是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扶脑袋”比“扶口袋”更重要。扶贫要根据实际需求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要把最新的科技知识、把最实用的生产技术、把最切合实际的致富思路和最新的市场信息送到贫困户手中,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换来长久的富足。

“扶智”更要从长远着手,紧抓“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方向,既扶“今天”,更扶“明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普遍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远离贫困,并可以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智、治愚是何等的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这种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还得是精神上的富裕,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做幸福农民,就必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