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時光 Ⅱ 那一年之喫苦

回想那一年,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呢?即便讓媽媽因思念過度而過早白了頭,以及弟弟因我不在身邊而受了傷,我對這個決定都不曾後悔過。直到今天我看到一句話,才終於明白,這就是我不後悔的原因。

“喫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爲了某個目標而聚焦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放棄娛樂生活,放棄無效社交,放棄無意義的消費以及在過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獨。它本質是一種自控力,自制力,堅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

從上學開始,我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父母給的,是我自己設定的,那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學習。因爲有這個目標,我的學習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什麼時間做作業、預複習、睡覺,我都有自己的規劃,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有序,這是我喜歡的感覺。

也正因爲有這個目標,我纔會毫不猶豫跟隨伯父去外地求學,而無所畏懼。如果說之前小學的五年,是規律自主的學習,而從那一年開始,我學會了喫苦。

寄人籬下的生活,總是要有所付出,我按照伯父的要求,每天負責洗碗,喫飯前給所有人盛飯,即使我不理解他的用意,但我一直照做,也未覺得苦,就當是一種回報吧。

伯父搬家之後,新家到學校需要倒兩趟公交車,正常情況下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高峯期時間會更長,爲了不遲到,我每天5:30起牀,步行一公里左右,去搭乘公交車,和那些大人們擠着上車,一般我都擠不進去,需要等下一輛才能上去,很多時候書包都夾在門外。

即便如此,我依然還是會遲到,被門口值班老師攔下,一臉嚴肅地問我爲什麼遲到?家在哪裏?我報上了伯父家的位置,他的語氣一下變得溫和了,說:“快進去吧。”我聽見身後的他還在自言自語,住這麼遠,唉,真不容易。

每天回到家都天黑了,當時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餓,而那時伯父也剛從學校回來,還在做飯,晚飯一般在八點左右,喫完收拾完也九點了,我的學習應該都是在餓着肚子的情況下完成的,這個感受在大院裏我從未體驗過,而在這裏每一天都在經歷。

爸爸知道後,會給我一些零花錢,讓我買點零食墊墊肚子,我從未自己花過,我知道他每個月會給伯父支付我的生活費,時間越久,伯父抱怨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就越多。有時我會用零花錢買些零食,交給伯父,放到家裏的零食櫃裏,大家一起喫。

零食的分配權在伯父手裏,他給櫃子上了鎖。就連每次做肉排,其他人都是一人一塊,剩下的兩三塊都是他的,沒有人敢有異議,這也許是他的教育理念,只是我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有什麼好喫的肯定是先給我們,而說自己不喜歡喫,到底哪種更好?我也沒有答案。

每天忙碌的生活,讓我無暇思考過多,我只知道到什麼時間就去做什麼事,自己選的路,沒有理由抱怨什麼,只能走下去,並讓其有所收穫和意義,那就足夠了。

而最讓我覺得苦的是思念的苦,每到週末,給父母寫信的時候,眼淚就再也控制不住了,那時候寄出的信都是花的,根本看不清我寫的是什麼,而媽媽看了這樣的信,就更加難過了,這是我沒想到的。直到現在,她說起那些用眼淚浸過的信,都很感慨。

別人看到的只是我去外地求學,而那一年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學會了喫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