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無私而能成其大

★❤


  2023/02/16


  無私的自私,這種自私,會促成無私。
  自私的無私,這種無私,會促成自私。

  無明的聰明,這種聰明,會導致無明。
  聰明的無明,這種無明,會通向英明。


  對象的不同,會導致研究課題的焦點有所移動。

  要全面地去了解各個要素,就要分階段,把不同的要素逐一當做對象來做研究課題;然後,再問說:〝綜合起來研究課題,究竟是爲了要滿足怎樣的目的?或是,以誰的目的爲目的?〞

  比如說,這個目的,究竟是看重主體的,還是看重客體的,還是超越於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對立而看重主體間性?

  單論一方時(或單主體、或單客體),這簡單。但要同論併合起來的兩方…合爲一體的兩方…來一起論時,這種論法(討論主體間性的),這就不大容易了。

  討論到主體間性,有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參考方法就是: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主體間性。


  對這主體間性,需要從幾個角度去作試探:

  首先先問:【A〔伯樂能夠識別出千里馬,但千里馬不能識別出伯樂〕】,是這樣的嗎?(有眼無手的伯樂,有手無眼的千里馬)

  還是,【B〔千里馬可以識別出伯樂,但伯樂不能識別出千里馬〕】,這對嗎?(無眼無手的伯樂,有眼有手的千里馬)

  又或者是,【C〔千里馬,其實也有識別出伯樂的能力〕】,這能對嗎?(有手有眼的千里馬)

  從ABC被表列出來後,可以發現,B,不存在!所以,得刪掉B,才符合歷史上的真實發展。至於A與C,這就得看情況了。

  識別得出(有眼),跟,做得出(有手),這兩種能力,若不能混同在同一個人的身上的時候,就會有伯樂與千里馬之別。對這種情境而言,識別力,是很重要的。(當然,這裏的用詞,純粹是因比喻所用,確實,還沒那麼精準。但對於提供方向,這倒也是相當簡潔的表達式!在還沒想到更好的表達式之前,權且暫用吧!)

  當千里馬的能力被髮掘起來之後,沒錯,千里馬是…有手…能做。但如果這千里馬…沒眼…沒有識別力的話,那這個千里馬的未來也是值得堪憂的,因爲…沒眼…的緣故,對方向性的不敏感,故無法自我主宰,這代表眼力不行。雖然能力行,亦堪憂。一旦在場景有所變換,新的場景不再需要舊有能力,新的能力又沒辦法提前做準備,或還得花很大的功夫作準備,那麼,也就只能被淘汰了。

  所以說,一匹得了志的千里馬,一旦忘了從前發掘出自己千里馳騁力的伯樂時,就已經在爲自己的未來埋下了…入陷地…的種籽了,只是等待該種籽發芽、長成、開花、結苦果的了。

  只要能保持真實的謙虛,那麼,必可化險爲夷。


  綜上…

  一方識別得出,識別得出的那方,是伯樂方。
  相互識別得出,彼此之間,便是…互爲伯樂。

  伯樂,是貴人。不得貴人賞識的千里馬,千里馳騁之才難顯矣!
  是故,哪怕是千里馬,欲得貴人賞識,做人,也得先符合天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