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小人物的心酸奮鬥史

讀到《長安的荔枝》這個標題,我想起一首詩: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車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果然,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這首詩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初讀時羨慕玄宗與貴妃的恩愛,再讀時我同情那一羣生活在玄宗時代的百姓,如今讀了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深感每一個小人物的不容易,不論他是在哪個時代。

馬伯庸的名字很耳熟,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就是改編自他的歷史讀本《顯微鏡下的大明》六案中的“絲絹案”,並且他是這部電視劇的編劇,他還有很多其他知名作品:長篇小說 《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三國機密》《龍與地下鐵》,中篇小說《末日焚書》《街亭殺人事件》,散文《風雨<洛神賦>》《破案:孔雀東南飛》《宛城驚變》等。

《長安的荔枝》是他的新作品,不到十萬字,一口氣讀完,真是暢快淋漓!作者把對歷史的熟稔和現實的關懷結合在一起,讓人讀的時候,彷彿看到了自己。小說的主人公李善德,因爲朝廷以文取士,雖自己精於明算科,算學及第也全無升遷之望,一輩子只能在九品晃盪。他是個執着的人,即使面臨絕境,退無可退,他也選擇堅持。他的信仰是:“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他的事蹟感動和激勵着無數人。

人人都是李善德

朝廷下令要設荔枝使一職,人人避之不及,原因是聖上要的是嶺南的鮮荔枝,嶺南距離長安有五千裏,而荔枝三日便會變質,即使有日行千里的龍駒,也無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但因爲這一天李善德恰好告假去看房子了,這個棘手的任務就推給他了。李善德爲人忠厚老實,朝廷需要他出任這個職務時,好酒好菜招待他,需要從朝廷裏撥錢出來時,他去戶部、堂後戶房、中書、太府寺、兵部等地方奔波了整整一天,也沒人待見他。是不是像極了工作中的我們,明明某個人一句話可以解決的事情,他非要你先去一下哪裏,然後再去一下哪裏,或是互相推諉,讓你疲於奔命卻又沒辦成事。

人人不是李善德

聖上要喫的是嶺南的鮮荔枝,而嶺南到長安距離五千裏,荔枝保存日期只有3天,怎麼想都沒辦法在3天之內把嶺南的鮮荔枝運輸到長安來,遇到這個事情我們都會躲避,就連李善德自己最初也覺得不可能完成,甚至把自己的至親都託付給了朋友。“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既是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朋友的激勵讓他決定試一試,他從長安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到達嶺南,這一路上的實地考察,分析速度、路徑、馬匹和人員配置,研究荔枝保鮮及儲存方法,來來回回試驗四五次,終於在貴妃生日的那一天,有一騎試驗成功,於是贏得了“妃子笑”。

有時候我常常想爲什麼我不是李善德,是不是不夠堅持?

而現在,我找到了答案。李善德最後的成功,除了堅持實驗,還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他精於計算,若不是他會計算,根本不可能成功,別人也不會幫他。因爲他的專長,讓他有辦法完成任務,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才決定要幫他。所以要想成爲李善德,必須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其次纔是堅持。

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萬頭禿。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們能做的,唯有修煉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