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读《孟子》1:仁义为先

孟子拜见梁惠王。见面之初,梁惠王就问孟子:“老先生,您千里迢迢赶来,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吗?”

孟子当即回应梁惠王:“大王为什么要说‘利’呢?我看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为了国家的利、大夫为了封地的利、士人与百姓为了自身的利,从上到下都在争夺权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必定被千辆兵车的公卿杀死,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必定被百辆兵车的公卿杀死,这些公卿所拥有的不能算是不多。可是,如果将‘利’放在‘义’前,不争夺国君的权利,他们是无法满足的。

反过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讲‘仁’的人会抛弃父母,也没听说过讲‘义’的人不顾君王。因此,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要去讲‘利’呢?”

这段对话,就是在说“利”与“义”之间的关系。

孔子也曾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也说“盛世重义,乱世重利”,可见重义轻利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利”右边是“刀”字变体,所以言“利”的国家便有刀兵之祸。而且侵犯他人的权利,自己的权利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且不说国与国之间,就谈人和人的权利之争。比如小孩子抢玩具,一个努力地保护,另一个拼力地抢,一用力,玩具摔在地上坏了;人也摔在地上,破了皮,两败俱伤。

成人工作上的权利之争,家庭的财产之争,没有谁能完全的胜利。如果明白“利”的害和“仁义”的利,则会化解人与人之间许多矛盾,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凡事以“仁义”为先,不求“利”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利”,越求反而离得越远。越远越求,恶性循环,生活一直处在“求”中,没有丝毫轻松可言,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人与人之间的争,国与国之间的争,都是同样的道理。争的没有得到,不争的也因为争而受到伤害。与其争得战火纷飞,不如接纳,享受不争的宁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