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習慣

昨天,看到小夥伴問陳燕老師:是不是一直在踐行利他思維,有時候說話,做事,都很替別人着想。她回答,沒有刻意,就是習慣了。

聽到這樣的答覆,有些意外。我一直以爲習慣是長時間養成的行爲、傾向、生活方式等。

從不知道說話也可以是習慣,仔細一想說話方式確實是習慣引起的。多數人在環境影響下,會形成一套講話方式,久而久之成爲習慣。

新聞上常有人說,在單位當領導的父親,回家以後也習慣用對待下屬的說話方式對待家人。

我以爲這是因爲性格使然,但實際上是習慣,包括我父母,我自己,也這樣。

過去困惑於父母爲啥說話一定要這麼尖銳,直到我自己在同孩子說話,偶爾也會用他們都方式時,才明白,我在無形間受到他們的影響。儘管想要改變,但這種刻在骨子裏的影響很難消除。

爲此,我曾想要去學習說話,始終認爲說話是一門藝術。

昨天看到陳燕老師的答覆後,突然意識到,倘若不改變說話習慣,就算學習瞭如何講話,學習了講話的底層邏輯,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誠如韓寒在《後會無期》裏說的:“我們聽過無數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相信許多人有同樣的經歷:最好的脾氣給了外人,最差的脾氣留給親人。甚至美名其曰,因爲親密,所以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這妥妥的給自己不好的習慣找了一個藉口,以愛之名傷害親人。

不巧的是,我就處在這樣的認知裏,哪怕早已知道這樣的想法不對,也很難根除。

既然意識到是習慣問題,那麼,此刻開始,就努力養成好好說話的習慣吧,從對親人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