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營·明清ll明之抗擊倭寇戰績


嘉靖年間,皇帝長期沉迷於煉丹修道,不問政事,朝政全由內閣首輔嚴嵩把持,他任用親信趙文華等人主持抗倭戰事,而趙文華則憑藉職務之便,欺壓地方官員,搜刮庫藏貪污勒索,更爲嚴重的事,他並不懂得軍事,直到有人揭露他的罪行,嘉靖帝纔將他治罪削職爲民。

就在明朝政府昏君亂黨,大行其道的形勢之下,時任浙江巡撫,監察御史的胡宗憲讓明朝政府在這場倭寇之亂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胡宗憲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明朝抗倭名將,他到任後,一方面招攬重用了大量人才,如俞大猷,戚繼光等,另一方面就是注重練兵,他在抗倭鬥爭中最令後人稱道的就是與兩大倭寇首領王直,徐海的鬥智鬥勇。

王直是東南沿海地區倭寇的首領和中間人物,自己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海盜集團。

胡宗憲在對海上倭患進行分析後,制定了剿撫並舉的抗倭策略,在經過長期的招撫策劃後,終於在1557年冬,胡宗憲設計誘捕了海盜王直,並於1559年將其斬首,當時橫行海上的倭寇除了王直外,其次就屬徐海的實力最強啦。

徐海本是一個和尚,後隨叔叔從事海上貿易,因爲叔叔把他作爲人質抵押給了倭寇,後無力償還,徐海走投無路,被迫與倭寇勾結,開始了海盜生涯,並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對待徐海,胡宗憲同樣採取招降政策,並且充分利用了徐海的愛妃王翠翹來誘降徐海。

徐海聽信翠翹之言投降胡宗憲,哪知胡宗憲出爾反爾,誅殺了徐海。

至此,兩浙者的倭寇暫時平息了,其餘的倭寇便把重心移到福建。

平定江浙倭寇的明軍將領也轉戰至福建一帶,其中最爲有名的莫過於俞大猷和戚繼光了。

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甫,又字遜堯,號虛江,福建泉州人,在平定倭寇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戰役是興化平倭大捷,當時清華城被倭寇攻陷,俞大猷被調爲福建總兵官,剿滅倭寇。

俞大猷採用“比以戰爲守,我以守爲攻”的正確作戰策略,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1563年4月所有部署完成後,明軍三路出擊,殲滅2200多人,取得了興化平倭大捷,收復了平海衛和興化城,解救了3000名被俘的百姓,爲這場戰役周密部署指揮的俞大猷在論功行賞時,卻因爲嘉靖皇帝聽信讒言,對俞大猷銀四十兩有人爲他抱不平,但他卻淡然處之,並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繼續領兵作戰,蕩平倭寇。

當時與俞大猷齊名的就是戚繼光,他們兩人被時人並稱俞龍戚虎。

戚繼光

戚繼光,山東登州人出身武將家庭,面對倭寇肆意橫行,魚肉百姓的形式,他憤然寫下了“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表達自己立志掃平倭寇的決心。

爲了抗擊倭寇,1559年秋戚繼光親自到義烏精心挑選,招募了3000人,經過兩個月的強化訓練,戚繼光招募的這支軍隊竟然成爲了戰鬥力很強的部隊。

1561年,在臺州先後九戰九捷,迅速的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戚繼光由於在對倭寇的戰鬥中屢立戰功,他的軍隊被人們親切地稱爲戚家軍。

在福建的抗倭鬥爭中,戚繼光除了在新華平鍋大捷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外,又在解救仙遊之圍中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新華平倭大捷後,又有大批倭寇陸續登陸,1563年,兩萬多倭寇圍攻仙遊,譚綸和戚繼光統兵來救,當時戚繼光部下只有6000人,敵我力量懸殊,在經過長時間的周密部署後,戚繼光分兵多路猛攻窩口,致使倭寇丟盔卸甲全線崩潰,仙遊之圍解除了。

後來戚繼光又與俞大猷合作,共同討伐吳平軍,吳平源活躍於閩粵沿海後退居難熬,與倭寇勾結有1萬多人,威餘二人精誠合作,共同戰鬥。

吳平慘敗,率800餘人乘船逃跑。

1566年,戚繼光與俞大猷又共同剿滅了吳平殘部,吳平投海自殺,至此,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蕩平倭寇,讓明朝政府有了穩定的外部環境,朝廷上下可以將精力集中到政治和經濟的建設上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