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终于把鲁迅的《狂人日记》啃完了,这本书中间很多节选段落,比如祥林嫂、许三多、闰土等相关精彩文章片段,都在学生时代深度学习剖析过。

实话实说,倘若没有之前老师解读分析的时代背景铺垫,单独从这本书的故事上来看,色彩是灰暗的,读起来会很煎熬。

但这本书,我仍然觉得可读性很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习如何共情。比如写人情冷暖,他这样表达: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句话我读完,不仅立马就get了他要表达的人情冷暖,还自动带入角色,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共鸣。

还有这段话: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读到这里,我泪目了,好悲壮,好形象,当时的背景与人民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在这短短几句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就算我们没有经历过,却也能通过想象去感受他们那时候的绝望、无助与痛苦。

2、学习苦中作乐。鲁迅笔下的人物,常常都在很艰苦的环境里挣扎着活,如果通篇都如此,就会很丧很压抑,所以他常常非常幽默风趣,且很有童心,纯粹又可爱。

比如他写愿望得到满足以后的心情: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感觉他好温柔,用孩子般稚嫩的语气,去表达开心。

3、学习他对热爱之事的热忱。

文章的附录,记录的是鲁迅年谱,对他生平的一些事情进行记录,我读后非常震惊,于是就去查了一下他这一生写了1000万字,其中著作达到600万字,勘校和书信为400万字。

说实话,真的很鼓舞到我。

我竟然日更读书笔记才一周,就想要放弃?真的很汗颜。再三反思以后,我对自己有了三点要求:

第一点,不要轻易去确定行动计划。

成年人的时间都很紧,且时常还会因为临时安排而被打断,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以后但凡开启一个新习惯,至少要以养成21天的好习惯的科学时间去要求自己。

第二点,不要把成长与外界相比较。

在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我们很难不通过网络去了解外相关信息,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得到更全的信息,坏处则是容易被网络信息影响,对自己的成长或判断失真。

在开始阶段,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尝试,而不是去盯那些成功人士的光环,少给自己灌毒鸡汤,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第三点,适当时间留白,当自己的行程满满当当的时候,人就容易陷入机械化生活模式,少了灵气和对生命的感知能力,渐渐就会对热爱事情兴趣。

要想长期保持热爱,需要在日常安排中,留一些空间给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要尝试一件新事物,首先要明白,不管如何艰难,至少坚持21天,在这个过程中只与自己做比较,避免被外界影响,与此同时,要给生活留出时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