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下学期我要从初一开始教

文/ 梁树丽

周二下午在市22中听英语课,听完课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我打算不跟着现在的孩子们上九年级,我要从七年级开始教学。

这个想法打破了我原来的固守,要知道晋级结束后我就在蜗牛班教课,而且今年已经五个年了。我最初对教什么样的班级并没有想法,对我来说教好课和改造好学生都是值得点赞的。

但是我必须承认教蜗牛班年数不能超过三年,因为越教身体越差,心情越不好,而且越教越没有价值感。

我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一群除了不热爱学习啥都爱的学生被集中到一起那就是负数加上负数,而不是负数乘以负数。

比如今年我教的这两个班级,我的本意是想和孩子们合作,把他们的英语好好补补,但是孩子们却没有合作的想法,他们就是不想学习,哪怕是上课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讲,他们依然不听不做笔记。

我并不生气,觉得无奈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很好笑,这完全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所以我现在也不着急上课,讲与不讲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而且考试的时候孩子们也不愿看卷子,答题卡上根据心意随便一涂,然后笔一扔,结束。

所以说孩子们的成绩不是我教出来的,那都是他们自学的结果。开学后八年级调研抽测,我们英语平均分二十多分,原来自己每天认真上网课只是讲给自己听的。

即便如此,我们必须清楚种瓜也是为了看花。我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做对;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

我们始终要坚持站好自己的位置,不给学生任何挑毛病的机会,我们尽心教,他们不学,那是他们的选择,但是我们如果因为他们不学,我们就不认真教,那是我们的错误,我们会被学生诟病一辈子。

当然我必须承认,教蜗牛班这五年,我还是有很大收获的,最起码我把教材研究得很透彻,把学生也研究得很透彻。但是现在我却突然不喜欢我这样的生活模式,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听席娟老师讲《目标导向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我对她提出的四个行走方向特别认同,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她特别提到七年级语音教学必上位的时候,我就感触颇深。

我教初一的时候也是从语音开始的,虽然孩子们在小学时学会4年的英语,但是到了我们这里的学生程度却是参差不齐,所以我们还是要从26个字母和音标开始学,所不同的是席老师他们要花掉一个多月的时间教孩子们音标和自然拼读法,和她们的做法相比,我们就显得快进了。

为什么快?说白了还是想赶进度,但是禹海军老师又提醒我们学习贵在扎实,前面学的虚,没有留下脚印,到了初三开启三轮复习难道就能把脚印找到并踩实吗?

除了教音标,席老师还提到讲绘本,对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买绘本是有难度的,这个东西一套下来钱也是不小的数目,但是我们班上都有多媒体,我们可以用可视化教学,或者把这些以试卷的形式印出来给学生使用,哪怕一个月讲一本绘本,我觉得都是不错的行走方向。

比如周三上午我在网上找到《爱心树》的英文版,然后我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并让他们看视频,甚至我还从诗云那里拷贝了英文版的《西游记》,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学习的资源。

和诗云听完课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研讨,她今年教初三,那么下学期她肯定从初一开始教,我如果能下去和她走一个年级,那么我们就可以一起行走,把我们的想法落实到实践中去。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行得更远。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但是要想真正找一个愿意行走的人却不容易。

就像我想做什么,很多时候也不一定能实现,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试一试,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需要的是且平心态,甚至是一笑而过。

席娟老师提到的另外三个策略也很棒,比如得阅读者得天下,何去何从谈语法和最伤最痛是写作,这些都曾经是我的教科研立项,我在这三个方面都做过研究,这些对我来说并不困难。

从上一周到这一周我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这种感觉让我感到踏实,但同时我也感到了责任,一种必须把基础给学生打扎实的责任。

很多时候我告诉自己可以躺平了,但即便躺平,我们也要积极地去躺平,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孩子,哪怕只是一个,我觉得总比没有要强的多。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致敬不断打破常规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