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灿烂的人生》读后

2022年是我的女儿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一年,特殊的一年。这个寒假里,为了自己能继续“胜任”女儿“人生导师”(初中时她的戏语,我当真了),我拿起了清华大学心理学主任彭凯平写的一本新书《活出心花灿烂的人生》。

虽说这是一本“写给中国青年的幸福枕边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这个中年人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在第三章《职场幸福: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中,他谈到了有关老年人的问题。在“精力不济?也许你可以逆转时光”一段中,他引用了1976年,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教授和她的学生做过的一个实验,实验挑选的是一批年龄在65岁到90岁的老人。随后,在1979年,他们在一个修道院里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让老人们在那里生活一周时间。在这一个星期里,老人们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被要求更加积极地生活,没有人布置餐桌、收拾碗筷。。。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一组是过日子,另外一组是讲述1959年的生活)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兰格教授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实神经学家发现,脑部神经具有可塑性,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联系得到重塑,而神经可塑性的诸多机制会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虽然变老会让机体功能减退,但一些心理机制却能让机体组织重新生长。

书中彭教授说,虽然蓝格教授关于衰老的一些认知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但他认同她的观点,那就是:我们或许应该扭转对衰老过程的消极印象,不要给晚年生活设定太多限制。

在本段结尾他说:如果人生暮年并非一派萧瑟的景象,对于更年轻的我们来说,我们或许应该放下对年龄的焦虑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更积极地拥抱变化,接受未来的挑战。

对于此段的阅读印象很深刻,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自问:我老了吗?也许,如果自认为自己还年轻,就会以年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即使白发苍苍还能热情且充满活力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