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标准的吃货

文|白素心

我向来自诩“吃货”一枚,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我很胖。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胖通常都是和吃分不开的,爱吃才会胖,胖子都能吃。

第二,作为一名女性,我不爱买衣服,不喜欢买化妆品,在穿着打扮方面非常不舍得花钱。可是你要说我节俭吧,我还真没攒下什么钱,因为钱都顺着肠胃流走了。

我从来不觉得自诩吃货有什么不对,直到读了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活着,得有点兴致》,才恍然发现,自己根本不舍“吃货”这个名号,充其量就是个“饭桶”。

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汪曾祺的作品了,也许是他的那篇《葡萄月令》,也许是他那本《人间草木》,总之我突然之间就喜欢上了他文字中透漏的那种对生活的态度,闲适、恬淡、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是只有经历过岁月淬炼过的人才可能会有的淡泊从容。

这几天阅读他的《活着,得有点兴致》,里面收录了很多与吃相关的文章。初看感觉写得真好,很有生活的气息和味道。再看感觉有些佩服,因为文章不仅生活味十足,文学味还很浓,不时夹杂一些名人轶事和相关的诗词歌赋。三看就是震撼了。

首先震撼于他渊博的学识,从古至今,好像没有他不知道不了解的。这个皇帝喜欢吃什么,那个名人喜欢吃什么,各地的老百姓喜欢吃什么,他通通都知道。怎么知道的?自然是通过阅读知道的,可见他知识涉猎之广泛。

其次震撼与他对吃的了解,那叫一个深刻和透彻。不仅知道这个菜的名字,还知道这个菜名的由来,还知道这个菜怎么做,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喜欢吃这个菜,还知道这个菜在北方和南方不同的叫法和做法,还知道这个菜最早是从哪个国家流传进来的,还知道这个菜是从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还知道所有关于这个菜的诗词……

反正他笔下的菜,无论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他都了解到人家的祖宗十八代。一道菜如此,道道菜如此,自己家乡的菜如此,外地甚至外国的菜亦如此。这才是标准的“吃货”,优秀的“吃货”,才真正配得上“吃货”的名号。

这样看来,我和“吃货”的距离还是太遥远了。比如我喜欢吃火锅,可是除了知道万物皆可涮,知道重庆火锅最出名,其它的就不怎么知道了。

火锅起源于什么朝代?它最早来自中国还是外国?重庆火锅为什么比其它地方的火锅有名气?哪些名人喜欢吃火锅?这些名人写过哪些与火锅有关的诗词歌赋?……这些我通通都不知道,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去了解。甚至于我连什么东西应该涮多长时间,吃起来口感才最好都不知道。我有什么资格自诩“吃货”呢?

吃也是一门学问,和所有学问一样,都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才配得上喜欢二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