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標準的喫貨

文|白素心

我向來自詡“喫貨”一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我很胖。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胖通常都是和喫分不開的,愛喫纔會胖,胖子都能喫。

第二,作爲一名女性,我不愛買衣服,不喜歡買化妝品,在穿着打扮方面非常不捨得花錢。可是你要說我節儉吧,我還真沒攢下什麼錢,因爲錢都順着腸胃流走了。

我從來不覺得自詡喫貨有什麼不對,直到讀了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活着,得有點興致》,才恍然發現,自己根本不捨“喫貨”這個名號,充其量就是個“飯桶”。

不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汪曾祺的作品了,也許是他的那篇《葡萄月令》,也許是他那本《人間草木》,總之我突然之間就喜歡上了他文字中透漏的那種對生活的態度,閒適、恬淡、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那是隻有經歷過歲月淬鍊過的人才可能會有的淡泊從容。

這幾天閱讀他的《活着,得有點興致》,裏面收錄了很多與喫相關的文章。初看感覺寫得真好,很有生活的氣息和味道。再看感覺有些佩服,因爲文章不僅生活味十足,文學味還很濃,不時夾雜一些名人軼事和相關的詩詞歌賦。三看就是震撼了。

首先震撼於他淵博的學識,從古至今,好像沒有他不知道不了解的。這個皇帝喜歡喫什麼,那個名人喜歡喫什麼,各地的老百姓喜歡喫什麼,他通通都知道。怎麼知道的?自然是通過閱讀知道的,可見他知識涉獵之廣泛。

其次震撼與他對喫的瞭解,那叫一個深刻和透徹。不僅知道這個菜的名字,還知道這個菜名的由來,還知道這個菜怎麼做,還知道歷史上哪些人喜歡喫這個菜,還知道這個菜在北方和南方不同的叫法和做法,還知道這個菜最早是從哪個國家流傳進來的,還知道這個菜是從哪個朝代流傳下來的,還知道所有關於這個菜的詩詞……

反正他筆下的菜,無論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他都瞭解到人家的祖宗十八代。一道菜如此,道道菜如此,自己家鄉的菜如此,外地甚至外國的菜亦如此。這纔是標準的“喫貨”,優秀的“喫貨”,才真正配得上“喫貨”的名號。

這樣看來,我和“喫貨”的距離還是太遙遠了。比如我喜歡喫火鍋,可是除了知道萬物皆可涮,知道重慶火鍋最出名,其它的就不怎麼知道了。

火鍋起源於什麼朝代?它最早來自中國還是外國?重慶火鍋爲什麼比其它地方的火鍋有名氣?哪些名人喜歡喫火鍋?這些名人寫過哪些與火鍋有關的詩詞歌賦?……這些我通通都不知道,或者說我根本就沒想過要去了解。甚至於我連什麼東西應該涮多長時間,喫起來口感才最好都不知道。我有什麼資格自詡“喫貨”呢?

喫也是一門學問,和所有學問一樣,都需要我們深入去研究,才配得上喜歡二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