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自己內心的投射

這幾天在讀《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和前段時間讀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都是關於家庭的心理學方面的書,《親密關係》是張德芬所譯,《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張德芬所寫,從語言方面來說,那是通俗易懂,但從所講述的內容方面來說的話,這兩本書讀完之後我都是雲裏霧裏、似懂非懂,像是沒讀一樣,但又好像明白了一點點。

這兩本書都是簡書的一位友友推薦給我的,推薦給我的時候正是我和小謝的關係劍拔弩張的時候,每天都是爲了作業,這兩本書呢,剛好是改善家庭關係,分析家庭中的那些微妙心理的書,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還是很治癒的,在讀《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又回想了父親離世這一年多以來我內心的各種複雜的情緒。

父親的突然離世我一時接受不了,於是我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然後自然而然地變成了“迫害者”,我怪我身邊的所有人,我怪小謝每天都不快點寫作業,導致我那段時間沒空去看望父親,我怪我工作的地方不近人情,導致父親在很多次需要我的時候我都不在他的身邊,其實,我是在怪我自己,怪我自己沒有做一個我自己認爲的好女兒。

加上前年讀的那本《讚揚與責備》,到目前爲止,我一共讀了三本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在這之前,有人對我說心理學方面的書最好是不讀,因爲讀了之後就會被某種思想迷惑而不再是自己,在四十歲之前,我還是“想做我自己”,所以“謹記教誨”,從來都不讀這方面的書,但在四十歲之後,我覺得一直做“這個一成不變的自己”太累了,不想再堅守那個“從前的自己”了。

到目前爲止,我讀到的心理學方面的書都沒有告訴我面對家庭關係時我該怎麼做,只是告訴我怎麼做將會得到怎樣的後果,人生好像也是這樣,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喜歡的選擇或是更適合自己的選擇,不過,這些書箱會分析你當時爲什麼要那樣做,或者是那樣做是出於一種怎樣的心理,從而讓我自己去找我自己喜歡的答案。

所有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所有身邊人身上的缺點,都是自己一直痛恨、想改變卻又無法改變的缺點,對身邊人的期待,都是自己一直想達到卻又無法達到的目標,仔細想想也是這樣,我一直很煩小謝的拖沓,而我自己也一直在與拖沓做鬥爭,並且勝負一直未分,我希望小謝好好讀書,就是因爲我小時候因爲各種各樣的緣故而沒有好好讀書,所以希望小謝不要重蹈覆轍。

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因環境的耳儒目染而潛移默化,與其爲了某個目標而與身邊的人鬥智鬥勇,不如先改變自己,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身邊的人,這樣既不傷感情又有可能事半功倍,之前就聽人這樣對我說過,但總是過段時間就不這麼想了,但原這一次,我能堅持很久。

2023.3.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