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2》第四十二章 纪寺烟岚

本文作者:魏博洹侯。

声明:《梵二》由魏博洹侯原创

《梵二》第一章《帝国往事》,创作于2023年2月15日。


日头偏南,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监军杨复光统领大军在江陵城北二十余里的纪南城驻扎,此地在春秋战国时为楚国都城郢城的北屏障,属古江陵地界。

擡头仰望,纪山浑郁笼翠,终年烟雾缭绕,每年二月,五龙相会时,潭水中若有龙嘘气,清风旋荡,即为丰年。

《荆门州志》载有谚云:

秃尾白龙现,家家收谷回

纪山顶上建有寺观,“遥接诸天近”,相传寺庙建于隋开皇年间,初取名红梅寺,后更名长眉寺,又名白雀寺, 唐初,由尉迟恭改建并改名为纪山寺。

刘禹锡 《纪南歌》有云: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

纪山寺百年来香火鼎盛,从未间断,灵异殊胜,神秘莫测,有“纪寺烟岚”之美誉。

监军使杨复光颇信神佛鬼道,眼见着大战在即,死许多人,焉能不拜山求神佛保佑?本想请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一同前去,奈何他信道不信佛,只得作罢,独自引兵上山。

杨复光,福建人,本姓乔,幼时入宫,受内常侍杨玄价赏识,认作养子。

枢密使杨复恭的二哥。

咸通末年,出镇监军,因爱兵如子,深受军中拥戴。

他不像六弟杨复恭那般在京师养尊处优,面皮上一丝皱纹都没有,不到四十岁年纪,却已是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两鬓生出华发来,额头上布满深刻皱纹,脊背前倾有些弯曲了。

他之前的脊背特别挺拔,身材修长,有玉树临风姿态,奈何尚君长被杀那日,他的背仿佛极难承受重压,突然之间就驼了,至此之后,他只能前倾着身子走路。

虽然幼妹杨贞儿不怪他,可他却难以释怀,虽然有机会重返京师执掌神策军,他怕见到贞儿,怕见到他那个幼妹。

从尚君长死的那天,他就知道,他一生都要揹着悔恨与歉疚一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当日尚君长若能顺利抵达长安,本有机会诏安成功,天下重获太平,却被黄巢,宋威,田令孜这些人给搞砸了,从此之后,他恨宋威,恨田令孜,恨王仙芝,恨黄巢,更恨他自己。

眼见着生灵涂炭,他想赶快结束这场浩劫。

是故,待王仙芝,黄巢分道扬镳,尚君长被杀后,他调集各道兵马,痛下杀手,斩杀王仙芝于黄梅,追杀黄巢于江南,若非他开山道七百余里跑到了福建,逃到岭南,定然难逃一死。

原本想进逼大庾岭,挺进岭南,剿杀义军。

黄巢却送了一封书信来,信中写道:“吾至乡里,善待百姓,厚养书生,监军祖茔,吾已修缮,万安,勿念。”

杨复光哪里信他的话?派人去家乡查勘祖茔。

回来告知祖茔修缮如新,未有分毫损毁,杨复光满心的杀气化于无形,听闻王铎出京任各道行营都统,高骈意欲南来想要争功,加之有杨复恭来信,说京师波谲云诡,让他小心在意,勿要为他人作嫁衣。

眼见着各方势力齐聚荆南,都想夺取平叛之功。他不想学先前那般被人架在火上烤,遂引兵而回邓州,补充过冬给养的同时,派出探马四处打探消息。

听闻黄巢引兵北来一日攻陷潭州,知道王铎定然守不住江陵,让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稍安勿躁勿要出兵湘潭,他不再作壁上观,将忠武嫡系分作八都,任命牙将宋浩、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为都头,率兵进驻襄阳城。

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作彻夜长谈,此后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兵合一处,大败贼寇于荆门。

经此一役,杨复光声名鹊起,引来赞誉的同时,也埋下了无尽的祸根。

他步步虔诚上得山来,纪山寺周遭有白、青、乌、赤、黄五个龙潭环绕,久旱不涸,有“五龙捧圣”之称。

每年二月十九日庙会,前后七天,热闹非凡。

十里八乡的民众因荆南战乱,江陵动荡,今年的庙会特别冷清,惟有一些年老农夫为探求今岁是否丰欠,特来五龙坛看潭水有无五龙相会,清风旋荡。

杨复光还以为他们围潭赏景,起初并不在意,直到听闻一声声叹息后,来到一名文雅矍铄的老者身边,诧异问道:“老丈因何如此?”

老者指着五龙潭道:“后生你看。”

杨复光见潭水沉静如玉,并无什么稀奇处,说道:“怎么了?有异常吗?”

“你看那土龙潭,彷佛一潭死水,金木水火无土调和,哪里会有龙吟氤氲?今岁定然欠收。”老者叹息道:“苦也,苦也!兵连祸接,收成还不好,这不是将人往死里逼吗?”

“往年是个什么情况?”

“前些年虽然屡逢战乱,可五龙相会,清风旋荡,有氤氲之气,还能有个丰年,今年连气息都没了,更别指望白龙出水了。”

杨复光见土龙潭水色金黄,相较其他潭水,水势低洼,有枯竭之势,心中诧异,想到大唐运势土德,庚子年金水毁土,急声道:“若请僧人作法,可否弥补?”

“天意如此,岂是人力可为?”老者摇头叹息道:“请人作法,反而违逆上天,万一降下灾祸来反而祸患无穷,还是听天由命吧。”

“听说官军前来清剿贼寇,想来不日就能荡平,到时天下太平,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就算是岁谷歉收,也有朝廷赈济,断不至于过得太艰难。”

老者听他口音不是当地人,操着一口官话,还夹杂着关中口音,问道:“后生是外地人?”

“是!”

“怪不得......”

“怎么了?”

“郎君有所不知,从干符初年到如今,七年间,官府只是年年催收税粮,从未赈济过灾民,自从新皇登基,哪管百姓死活?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只有往上收的,没有向下放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干着杀头的勾当。”老者叹息一声道:“听我儿子说,江北南阳那片种粮的人更惨,春荒季节,还要被官府征粮,真正逼的人都没有活路了,好多人家断粮,沿途跑到江南讨吃的,真正是造孽啊!”

杨复光深知中原百姓疾苦,背井离乡亦有所耳闻,若非前方战事吃紧,他是断断不会征剿老百姓春荒粮的,他不知如何劝慰老者,加之内心深感不安,微一拱手身,抽身离去,朝着山门走去。


来日精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