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活着的另一面

 最近在看齐邦媛的《巨流河》。八十多岁的她在回忆起战乱中的生命早期生活时,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温暖和坚韧。她的父亲齐世英先生是当时难得的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外留学过,通晓好几门外语,本可以不问世事地过上安稳的上层生活。可是他无法漠视风雨飘摇中的祖国,无法对普罗大众的殷切盼望袖手旁观,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抗击外敌的斗争中,且带着一家老小在动荡中颠沛流离。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过的日子是穷苦的,但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他们有着革命必胜的信念,有着对万千百姓深深的关怀。他们和无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扛起历史的使命,在纷飞的炮火中守护着家园。因着这份爱,他们也在具体的生活中体恤身边的不幸之人,比如齐邦媛的母亲就常常叮嘱她带家境艰难的同学回来吃饭,视丧父的孩子如已出。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作者讲到,我们每个人所遭遇的一切有时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他们这一代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活出了为人的尊严和气节。


尽管敌人的轰炸机日夜不停地在头顶飞翔,但他们还在努力维持着教育的不倒。从南京一路颠簸到重庆,齐邦媛享受了当时最好的中学教育。弱小的她,单纯的她,认真地背了两年的古典诗词,又跟着外语老师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两年的英文诗。那时的他们,住宿条件很差,寝室里到处是杀不死的臭虫,但是同学之间感情都很真挚,在患难中惺惺相惜。印象很深刻的是,十六岁的齐邦媛有一天穿起棉布长裙走在田埂上,在水田的倒影里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姿,平生第一次知道是大姑娘了。

 晚年的她在回忆军人出身的父亲时,用的是两个词——温和和洁净。我想,温和的是他在飒爽之外的悲悯之心,洁净的是他始终未被玷污的品行。古人讲“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世说新语》里那些可爱的富有个性的人,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吧。要活出一个怎样的精神面貌来呢?我在三十岁之后才开始慢慢思考这个问题。在每天繁忙的琐碎的工作之中,人很容易被内耗和掏空。但愿自己从更多美好的人身上吸取力量,看到活着的另一面——艰难中的高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