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簡稱JIF)

SCI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簡稱JIF)是指某一期刊在特定年份內被引用的次數(包括引用期刊內的文章和其他期刊對該期刊的引用),除以該期刊在同一年發表的總論文數目。該值反映了該期刊上一年發表的論文平均被引用的頻率。

 

全球公認的期刊學術影響力評價指標

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

也許您已經在查找文獻、寫作投稿的時候見過它,甚至是用過它。那你知道,“影響因子”究竟是什麼?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一. 影響因子的概念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指期刊在過去兩年所發表文獻在統計當年的篇均被引次數。即:期刊前兩年所發表文獻在統計當年的總被引次數與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文獻總數的比值。

注:分母中所統計的“文獻總數”僅涉及論文(Article)綜述(Review)類文獻。

舉個🌰:

某期刊在2020年的影響因子爲54.494,說明該期刊在2018和2019年所發表文獻在2020年的篇均被引次數是54.494次。

 

二. 如何查詢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創始人Eugene Garfield博士創立,最初出現於ISI出版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目前我國科研評價中所說的影響因子一般指的就是JCR影響因子

JCR影響因子是依託SCIE和SSCI數據庫爲統計源計算得出的結果,以年爲單位進行計算;且只有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錄達3年的期刊纔會有JCR影響因子。

JCR自1975年以來每年定期發佈,目前可查詢的最新數據爲2020年影響因子(2020 Impact Factor)。查詢方法如下:

1

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 ➡️ 期刊官網

https://ulrichsweb.serialssolutions.com/

由於圖書館暫未購買JCR,讀者可在校園網範圍內通過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查詢期刊官網,前往期刊官網查詢其2020年影響因子。

注:圖書館主頁一站式檢索框 ➡️ 電子期刊/圖書導航 ➡️ 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校外用戶須通過學校數字校園的SSLVPN方式訪問)。

圖片

圖 · 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查詢期刊官網

圖片

圖 · 期刊官網查詢影響因子示意圖

2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

http://www.fenqubiao.com/

我校用戶也可在校園網範圍內訪問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網頁版,進入“檢索”頁面通過刊名或ISSN號查詢期刊,在查詢到的期刊詳情頁可查看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

注:我校用戶可通過CARSI方式登陸該網站。

圖片

圖 · 中科院期刊分區表查詢影響因子示意圖

 

 

 

三. 謹慎使用影響因子

 

 

期刊影響因子直觀易懂且廣爲人知,最常也最容易被孤立片面地誤用。實際上,影響因子誕生之初主要是爲了遴選期刊;隨着其應用的擴展,才逐漸被用於科研評估之中。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影響因子的侷限性,謹慎對待。

 

不同學術領域的引用行爲各不相同,有些領域需要更長時間來達到引用活動的峯值。可以適度使用基於期刊影響因子的相對指標,如五年期刊影響因子(5 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影響因子的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影響因子分區等;

 

影響因子是期刊層面的評價指標,不適用於作爲決定性指標對單篇文獻和單個科研人員的成果質量和創新性進行評價;

 

即使是評估期刊,還需考慮影響引用率的諸多現象(如:每篇文章引用的參考文獻的平均數量),建議將期刊影響因子與同行評議一起使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