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學術指標(Google Scholar Metrics)

影響因子(ImpactFactor, IF)是上世紀由湯森路透公司開發的,最初主要用途是爲科研機構和圖書館選購期刊提供參考,現在被廣泛用於衡量期刊的影響力。

由於IF是一個相對統計量,所以可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我們看一下IF的計算方法:

IF=IF(2016年)= A / B,其中: A = 該期刊2015年至2016年所有文章在2016年中被SCI引用的次數;B = 該期刊2015年至2016年所有文章數。比如,某期刊在過去2年所發表的論文共被引用了100次,而過去2年共發表了5篇論文,那麼該刊物的影響因子=100/5=2,即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了20次。也就是說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爲20。

從IF的計算方法來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引用次數只包括了被SCI期刊引用的次數,未包括非SCI期刊的引用。

2. 影響因子是平均數,反映的是這個期刊的文章的平均質量。這會導致三種結果:(a)某些高質量文章大幅拉高影響因子;(b)高引用的綜述文章拉高影響因子,可以在期刊中增加綜述類文章的比例;(c)降低發文量可以提高影響因子,發文量越大,影響因子越難以增加,反之,發刊量越小,影響因子越容易增加。

3. 影響因子的查詢也是付費的,需要購買JCR報告。當然,這個難不倒聰明的各位。

谷歌學術指標(Google Scholar Metrics)

谷歌學術指標(Google Scholar Metrics)是2012年穀歌推出的新的學術評價標準體系,成爲IF之外,衡量學術期刊、頂會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每年更新一次。
爲了克服SCI存在的一些弊端,谷歌推出了谷歌學術指標(Google ScholarMetrics)。與SCI impact factor相比,谷歌學術指標作出瞭如下改進:

(1)不計算平均引用次數,計算引用次數的中位數,即過去5年內所發表的論文中至少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這句話比較繞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12-2016年共發表了5篇文章,在google學術中分別引用了20次、10次、5次、3次、1次。有3篇文章引用了三次以上,且找不到4篇文章引用了4次以上,那麼該期刊的H5指數就是3。也許有讀者會發現H5的計算方法,與學者的H-index的類似,只不過前者是計算期刊,後者則是計算個人。

(2)引用包括非SCI期刊

(3)該指標的查詢是免費。

谷歌H5指數的不足

當然,任何一個評價指標都有其不足的一面。對於H5指數來說,存在如下不足:與IF相反,論文發表總量越大,H5指數可能越高。如果以H5指數作爲評價期刊的主流指標,那麼發表論文體量大的刊物將佔有優勢,而對於小衆學科的、發文量小的期刊則將可能被擠在H5排名最末,儘管他們按影響因子排名是行業裏的好期刊。

結束語

IF對於那些小而精的期刊有利,而google的H5指數則對那些大體量的期刊比較有利。建議投稿時,可以同時參考這兩個指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