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怕受到傷害,但我們都非常的愛別人

“我們早已經不是一味的對別人付出的人,我們都已經經歷過對別人付出的過程,當然結果有好的,但大部分都一樣,就是我們被傷害的很慘,有時候只是付出也不會有好結果。雖然這樣,可是我們卻學會了應該怎麼去愛。”

1

一次次的傷害並沒有讓我們消極,

反而讓我們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

沒有人是完美的,再出色的人也都會有優點和缺點,如果我們只因爲別人的外在東西所吸引,比如美貌,或者一些地位等等,可是坦白說,他還是有缺點。

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自身也有優點和缺點。我們不是爲了抓住別人的缺點看別人。而是爲了保持清醒,但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缺點之後,能夠包容這些缺點,這就說明我們真的愛他了。

我們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成爲朋友,就要學會包容各種各樣的缺點,有些缺點是我們不能接受的,那很好,就彼此適當交往就好,但也不會鄙視對方,或自認爲高人一等,因爲我們自己又有什麼好的呢?

2

不需要大喊大叫,只要運用拒絕,

就會過濾掉我們不想要的

害怕再被傷害最好的做法不是不交往,而是有效的拒絕。我們拒絕一些行爲,就會有效的過濾掉一些人,因爲他們自己覺得我們不配跟他們交往,所以他們不會跟我們有過多交往。他們是自己離開的。

所以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知道自己絕不會做什麼,知道自己的邊界,有效的拒絕就會自動過濾一些和我們不是一路的人。當然一定要堅決的拒絕,一次不行,就拒絕到他明白我們的立場爲止。

我們只有知道不去做什麼,纔會收穫相應的幸福。所謂“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就是如此吧。

3

我們不會質疑別人的動機,

我們相信別人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這個意思不是說我們願意被騙。其實大部分人的意圖不是絕對的惡意的。有時是無心的,但是做出來之後他們也沒想到會對人造成傷害,而且這樣的情況有時我們自己也經歷過。

我們沒打算想要傷害別人,但是結果卻是那個人被我們傷害了。這個時候,我們其實是震驚的。但這是這個世界的規則決定,其實我們一直都有行善的願望不是嗎?我們一直都想爲了別人做出一些貢獻不是嗎?

只是我們的能力有限,有心無力。其實不要灰心,我們已經做的非常好了,我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做了我們最大的努力,達成多大的效果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動機,我們的動機是爲了別人的益處嗎?

如果是,那就非常好了。幫助別人纔會得到更大的快樂不是嗎?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承認這點又有什麼好奇怪和不好意思的呢?本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幫助別人,我們自己其實是痛苦的,得不到更大的快樂。

那我們怎麼可能有動力持續做下去呢?

4

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愛自己也應該愛別人

當看到別人過的幸福的時候,我們自己不是也很開心嗎?特別是這個人是我們花心思去幫助的人的時候。但是如果他行惡,我們不是比自己行惡還要傷心嗎?

比如我們的孩子過的好的時候,我們真的感到無比欣慰,但要是他行惡墮落,然後自食惡果,真的沒有什麼事比經歷這樣的事更令人痛心了。

我們有愛別人的能力,纔會真正學會愛自己,有人說,我愛別人,但是總被別人傷害,難道還要愛嗎?我只愛自己比較好。愛別人絕對不是一種感覺而已,而是要有智慧。

有智慧的意思不是說自己不會被傷害,而是就算被傷害,也不會因爲失去希望,喪失愛別人的能力,我們會用智慧避免一些陷阱,減少傷害的可能。

如果被傷害,也只是覺得傷害我們的人很可憐,他要自己承擔之後的後果,可能這種後果要30幾年後纔會發生在他的身上。其實真正的愛是不計較別人所加的傷害的。

愛絕對不等於單純。愛是簡單,而簡單一定是有智慧的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