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亟待保護

       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去了哪兒?既然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無法避免被他人獲悉,那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就亟待提上日程。       信息泄露,公司機構是“大頭”       拿到快遞後,你怎麼處理簽過名的快遞單?不少人會說,撕掉單據,

原创 企業如何做好移動環境下的數據保護?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下,數據丟失問題已經成爲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而隨着BYOD(移動辦公)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員工將自己的移動設備用以辦公。因爲擁有設備的是用戶,而不是企業,這就導致了企業IT部門很難實施和維護其數據安全。這

原创 BYOD時代下的無代理准入控制系統

      時代的更迭不可謂不快,信息產業尤甚。那個繁榮的PC機時代造就了繁榮的桌面管理行業,當年稍大一點的機構,逢終端安全則必談桌面管理想想也就是幾年前的事。當時整個行業在一夜之間就湧現出了幾十上百家的各種桌面軟件廠商。什麼收集電腦軟硬

原创 企業對付XP漏洞有新招!

      在告訴大家小竅門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在XP停止更新服務後的xp系統的兩個大漏洞:       第一個是心臟出血OpenSSL漏洞。OpenSSL是爲網絡通信提供安全及數據完整性的一種安全協議,多數SSL加密的網站都使用名爲Op

原创 信息安全繼海、陸、空、天成爲“第五維”戰場!!

自“斯諾登”事件以來,關於信息泄露帶來的恐慌像病毒一樣快速席捲全球,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等在內的多個國家都籠罩在隱私被窺的陰影之下。在中國,NSA監測中國政企事件的後續曝光,讓信息安全危機持續發酵,一場由國家、企業、個人多方關注的信息安全

原创 如何做好銀行信息安全防護?

        2012年3月,央視3.15晚會曝光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員工以一份十元到幾十元的價格大肆兜售個人徵信報告、銀行卡信息,導致部分用戶銀行卡賬號被盜。         2013年5月28日,發佈重大安全警報:“

原创 從十條概念區分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

     由於對安全和隱私的概念缺乏統一認可的標準,這令許多企業客戶和領導人不明白安全和隱私之間的區別是什麼,相似之處又是什麼?對於企業的領導人來說,理解安全和隱私的概念非常重要,這可以幫助他們在信息保護和隱私管理方面做出正確的決策。  

原创 蘋果“竊密門”:我們終將成爲透明人?

         據央視報道:蘋果手機記錄用戶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種:iPhone會基於Wi-Fi、基站和GPS收集定位信息,這個定位的準確性可以說是非常高的,比單純的GPS定位精度要更高,偏差通常不會超過1-2個街道範圍。”      

原创 企業安全漏洞防禦:切忌“鴕鳥”心態

如今,漏洞已經成爲IT領域的嚴重威脅,時不時曝出的安全漏洞讓用戶無所適從甚至產生恐慌。難道爲了安全,我們得拋棄所有的電子設備和系統回到“原始社會”纔是最好的選擇?實際上,任何IT系統都有存在漏洞的可能。就看我們如何看待、如何應對這些漏洞?

原创 六大方法保護路由安全!

近年來,隨着移動設備的越來越多,無線網絡的身影可謂是無處不在,不論是家庭、公共場所、還是企業……儼然無線網絡已成爲生活、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因如此,無線路由經常成爲黑客的攻擊的對象。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我們的路由不受攻擊,儘可能的避免一些

原创 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戰略三步曲

我國網絡安全防禦能力薄弱,需儘快明晰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戰略,在系統規劃基礎上,完善網絡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檢查制度,緩解我國網絡信息核心技術和設備對外依賴症,提高對網絡安全事件發現預警能力,強化我國網絡空間自主能力;加大網絡信息產業對外有效滲

原创 對國外信息安全產品說:“No”

剛剛過去的一週,可謂是信息安全大事件頻出的一週:8月3日,中國政府採購部門將“賽門鐵克和卡巴斯基”從安全軟件供應商的名單中剔除,而中標的5款產品全部

原创 你所不知道的:網絡安全四大防範策略

    隨着計算機網絡的不斷髮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爲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於計算機網絡聯結形式的多樣性,致使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網絡上傳輸的信息易遭受偶然的或惡意的攻擊、破壞。人爲的網絡入侵和攻擊行爲使得網絡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因此,無論是

原创 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

       據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4年)》顯示,去年,被篡改的中國網站數量爲24034個,較2012年增長了46.7%,針對網站的篡改、後門攻擊和“釣魚”網站等網絡安全威脅嚴重,給用戶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其

原创 美國國土安全部2.5萬僱員隱私信息遭黑客竊取

2014年與政務信息安全有關的活劇頻頻上演,最狗血的莫過於美國某警察局向Cryptolocker作者支付勒索贖金;昨日,一個更加讓人無語的案例被媒體曝出:2.5萬名美國國土安全部僱員的個人隱私信息遭到泄露,這次又是供應商惹的禍。 美國